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的棉花进口贸易量在不断增加,在进口数量增加的同时,违约、纠纷等事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国内棉企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应付起来心有余力不足,再加上我国长期缺乏专业的棉花仲裁员,导致国内棉企解决此类争端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不过,今后棉企的这种无助有望得到改观。日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首次聘任6位棉花行业专业人士作为仲裁员,为广大涉棉企业解决贸易纠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仲裁服务。
棉花协会:
专业仲裁是为维护棉企的权益
“贸仲委近日聘任棉花行业专业人士作为仲裁员,将弥补我国缺乏棉花专业仲裁员的空白,这是我国棉花行业的进步。”6位棉花仲裁员之一的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杨照良指出,近年来每年中国棉花进口贸易在300万吨以上,随着进口贸易方式以及进口贸易主体多元化发展,贸易纠纷不断增加,仲裁案件数量也逐渐增多。由于国内企业大多对目前棉花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国际棉花协会(ICA) 仲裁条款不熟悉,同时由于国内仲裁机构缺乏棉花专业仲裁员,国内许多企业因此放弃了仲裁这一维护权益的权利。
杨照良说,为了维护国内棉企的权益,协会及时向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推荐了业内专家,贸仲委首次聘任6位棉花行业专业人士作为仲裁员。这6位仲裁员均拥有多年棉花行业从业经历,并拥有相关法律知识,而且通过了贸仲委的专业培训考试,将为涉棉企业提供专业的仲裁服务以及法律咨询服务。对中国棉花协会来讲,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向贸仲委推荐外籍的仲裁员,形成既有国内又有国外棉花仲裁员队伍的,为国内棉花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仲裁服务。
棉花企业:
专业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关键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波澜都是不可能的,行业中总会存在一些难缠的纠纷,其解决方法无外乎仲裁和判决这两种。北京路易达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楠说,从国际上来看,一般棉花行业内纠纷大多都采用仲裁处理,极少会诉诸法律,因为相较于法律判决,仲裁具有保密性好、费用较低、时间较短等优点,同时仲裁更符合棉花的交易习惯,执行起来较为容易,因此一直是棉企的首选;而从国内来看,我国的棉企虽然和国际棉商、棉企之间也存在纠纷,但鲜有通过仲裁解决的,大多都不了了之地蒙受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缺乏专业的仲裁员,由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棉花协会(ICA)的仲裁法则,该法则使用的是英国的法律法规,适用于英国的法律环境,对于我国的棉企来说,仲裁之前先要熟知两国法律的差异,而一般的棉企很少有专门的棉花法律顾问,这就出现了懂棉花的不懂法律,懂法律的不懂棉花的尴尬局面,最终导致仲裁无法继续下去,而且国际棉花协会的仲裁书是全英文的,这也给国内棉企造成了不小的障碍,所以,建立一支既熟知棉花行业,又懂得法律知识的专业仲裁队伍就成为棉花行业当前最为迫切的事。
当然,棉花专业仲裁员不仅可以为国际纠纷提供仲裁服务,同时也可以为国内纠纷提供仲裁服务,这样有助于国内棉花企业熟悉国际规则,方便其与国际接轨,为棉花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