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三年之久的临时收储政策完成了其使命,而全球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全球最大棉花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的关注。自从今年年初中国明确将在新疆试点目标价格补贴之后,补贴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的具体操作细则成为市场关注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的是,外商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将更多的外棉销售到被新政恩泽下的中国市场。眼下政策仍处于“雾里看花”阶段,此时外商如何看待目标价格政策?对外棉价格走向是何预期?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几家外商。
一些外商和棉花贸易企业普遍认为2014/15年度外棉欲批量进入中国市场必然要适应中国棉花调控措施、考虑中国国内棉花价格和市场接受情况。
一.19800元/吨的标准级棉目标价格对ICE期棉、对2014年度外棉现货价形成支撑。19800元/吨的目标价格同2012、2013年度的20400元/吨一样或都将是当年国内外棉价的最高点,其标杆和拉动作用不容低估,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来看,表面上作用可能不如国家敞开、不限量收储的效果立竿见影,如果19800元/吨目标价格对应的是棉花加工企业的成本价,那么农民获得的收益或高于2012、2013年度。根据WTO入世协议的最大农业补贴额度,再根据2012/13年度新疆棉花产量,推算出国家财政允许棉花补贴的最大范围为3500-3800元/吨,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允许给予棉花补贴的下限是16000-16300元/吨,有利于2014年ICE期棉、美棉及其他产地棉花定价。几家大的外商认为,如果2014年中国政府直补的下线在16000元/吨附近,按内外棉价差1000元/吨计算,美棉EMOTSM的最低点就在85美分/磅左右(滑准关税下清关),而6月份2014年度SM级美棉的报价已调整至88—89美分/磅,因此未来ICE、美棉现货价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间。
二.中国政府实行直补,有利于缩小国内外棉花市场差价,并大幅提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根据一些机构和农业部门测算,2014年度国内新棉上市价格或在16000—17000元/吨(标准级,市场流通价格),虽然低于17250元/吨的国储棉竞争底价,但仍大幅高于目前郑棉期货CF1501、CF1503仅15400—15500元/吨。随着国内外棉花差价有望从2013/14年度的2000—4000元/吨降至2014/15年度的1000元/吨左右,棉纺织企业原料成本大幅下降,抵挡进口棉纱冲击的信心增强。而1%关税内进口配额、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加工贸易进口配额比较充裕,使高品质机采美棉、巴西棉、澳棉等轻而易举涌入中国市场。
对农民实行农产品直补,而棉花回归市场主导,符合国际惯例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国际指责。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扶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无论从农业补贴制度的法理依据、价值目标,还是从其在利益平衡中所发挥的各种机制来看,都蕴含着维护农业经济安全的内在要求,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国、欧盟、埃及、墨西哥、巴西甚至印度等国家都已制定或拟设定针对棉花进行补贴。中国实行有效的直补措施,将使中国棉企、棉纺织企业、服装企业站在同其它国家企业同一平台上竞争,利于棉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