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6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千年古瓷韵 当世董陶窑

懿 瑶

北京董陶窑陶瓷制作技术研究所所长董宁。

    董陶窑坐落于紫禁城脚下的僻静院落,红柱青砖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廊檐回转塑造出美景佳时的惬意;一台台恣意旋转的拉坯机上,一件件瓷坯随着师傅们的双手赋形,展现出优美的身姿;一位位临窗而坐的画师,笔锋回转间画面悠然显现;大小错落的窑炉,用其炙热的胸怀练就着一炉炉的美轮美奂。这便是京城里的董陶窑,一片追逐陶瓷艺术的静壤。

    作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董陶窑致力于打造精品瓷器。在所长董宁先生的带领下,依托京都厚重的文化底蕴,本着“弘扬民族文化,打造陶瓷精品”的创作理念,董陶窑聚合了京城乃至中国众多艺术名家,在师承有序的追摹与创作中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产品品质不断提升。董陶窑瓷器凭借着造型典雅,画面生动,设色雅致和谐,釉色莹润,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素有“京城第一窑”的美誉。

    物以载道,器以容神。作为集结五行之道,承载人类审美的一种特殊物化语言,陶瓷所具有的丰富表达能力是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朴素而高雅的瓷器在具备了实用性的同时,又将其独特的艺术性展现的淋漓尽致。陶瓷制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具陈设、祭祀礼仪等各个部分。充分的反映了人类生活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多个层面。这种以土为质,以水为媒,以火而成,具天然之性,与金木相合,循自然之道,讲究本真之美的物化语言,融结着阴阳调和、万物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在饮茶之需及人们对茶文化赋予的精神内涵的双重推动下,典雅优美的茶具也为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而不断发展,茶器具的形制也已不单单是一件器皿,而更是给予人们审美的艺术品。一件好的茶器具是要具有实用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综合表现。陶瓷所承载和表现出来的审美是形制与装饰艺术的双重结合。其造型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其装饰手法多变,各具神韵;其色彩丰富,姹紫嫣红。

    董陶窑传承千年经典,在师承古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瓷器的原料、造型、画面、釉料上不断突破,形成了博采先人之长,融汇南北瓷风的多元发展形态。董陶窑的每一件瓷器都从古器经典中演化而来,都有它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们历经岁月的变迁,积淀着历史、技术、文化与艺术的多重内涵;它们出自董陶窑艺术家心与手的双重附着,是他们对艺术佳品心摹手追的物化表现。董陶窑人用近乎苛刻的完美来要求这艺术,要求它型、神、韵的完美展现。这里的瓷器生命与艺术的交融是经典的再造与升华!

    在2007年,董陶窑设计制作的《国韵——梅、兰、竹、菊》青花茶叶罐即被选为国礼茶器,被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赠予俄罗斯总理普京收藏。次年,董陶窑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制作的玉壶春瓶被萨马兰奇先生收藏。2009年,董陶窑设计制作的《富贵白头》将军罐凭借其造型典雅、色彩清丽雅致,寓意吉祥被赠与连战、马英九、宋楚瑜等台湾地区政要收藏。2012年董陶窑为第四节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设计制作的《和谐盛世平安缸》被参加会议的180余个成员国收藏,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先生等的大力赞扬。

    受到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董陶窑人更是将心思用在对瓷器的研发、设计及绘制上。董陶窑人用谦虚、内敛的心境,不断品读经典,在师承经典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创新,将时代审美元素融入其中。在这里有钧窑瓷的变换万彩,汝窑瓷的细腻清润,哥窑瓷的经脉幽显,磁州窑瓷器的质朴自然,还有景德镇瓷器的细笔勾勒,浅吟细说。董陶窑人用朴素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作品,以期在瓷器创作上达到“中得心源”的创作境界。

    为确保优质产品的人力资源基础,董陶窑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既有从艺多年的高级画师,也有制坯、烧窑的能工巧匠。他们都是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上岗的。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出发,董陶窑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陶瓷学院为董陶窑的生产提供智力支持,董陶窑也成为陶瓷学院的研习基地。

    为了提高陶瓷制作技术的文化品位,董陶窑聘请了数十位国内知名制瓷制陶专家、画家、书法家、雕刻篆刻家组成顾问团队伍,2013年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与董陶窑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董陶窑特聘艺术家,同时设立了十多个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家的智慧极大地提高了董陶窑作为文化企业的素质。他们亲手绘制的作品成为当代陶瓷界的艺术珍品。

    多年来,董陶窑立足北京,服务四方,得到很高的社会评价。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命名董陶窑为“中国陶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圆明园还原基金会同董陶窑签订了“圆明园复原工程”战略合作协议,授权董陶窑为“圆明园国宝陶瓷艺术品的唯一还原再建单位”。

    人生之幸福时刻莫过于闲暇之刻,听着耳边悠悠古琴声,沏一壶香茗,举一只小杯,细细品啜,置世事万物于身外,在董陶窑,在清雅的古乐声中,用精美的瓷杯品饮着清茶,听董宁先生讲述着他对陶瓷的缘识、认知和见解,何等的惬意与悠然!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