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确实遇到了很难解决的问题!”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国际茶业展上,记者与一位来自河南信阳的某茶企宣传负责人小范交流,他对记者道出了心中的忧虑与疑惑。
他的疑惑是:现在高端礼品市场严重萎缩,而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卖不上去,但成本又居高不下,因此亏本成为必然。他说,信阳的茶都是采芽尖,必须人工采茶,成本根本降不下来。企业出路何在?
他的忧虑是:现在很多茶企业的境况可说是到了不改变不行的地步,但大家又陷于“等一等、看一看”的怪圈,并不能够立即采取什么措施。这种状况实在让人担忧!
那么,这高成本与大众市场看似“死扣”的矛盾能不能解开?目前的市场,茶企只有亏本一条路吗?放眼全国茶行业,同样的政策环境,同样的市场形势,为什么有的地区,有的企业能攻坚克难、探索转型升级之道?有的却抱残守缺、一筹莫展呢?
市场结构性改变
成本是个挑战
从去年市场形势发生变化以来,记者一直在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困难。大体上目前茶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高端、贵族化趋势已经彻底被扭转,产品回归大众市场已成必然趋势。茶叶高端礼品市场和公款采购大幅萎缩,据称很多企业这方面业务下降了80%-90%。而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据了解整体上有10%-15%的增幅,与CPI大体上同步,基本保持稳中有升。但中低端产品的社会需求总量并不会因高端市场萎缩而相应增加,因此,原来不少以高端产品为主销产品的茶企业市场销售总额和利润都急剧下降。这是市场变化给所有茶企业出的一道必答题。
另一方面,是茶行业劳动力成本在持续提升。随着中国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供应紧张会成为常态。几年前就有专家提醒中国经济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用工成本会进入一个新的高水平阶段。体现在茶行业,每到春季茶区采茶用工荒总是如期上演。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必然结果就是人工成本刚性上升。记者今年3月在浙江松阳就了解到,如今每天二三百元管吃管住还请不到像样的采茶工。小范告诉记者:信阳的茶叶产品都是只用嫩芽顶叶,采茶必须靠人工,因此采茶成本逐年上升;而用机械虽可以降成本,但无法与信阳现有的茶叶生产结构对接。结果企业就在高端无市、低端亏本中纠结。
采工不是成本全部
降本也不是华山一条道
今年春天,为加强全国重点产茶县合作创新,促进茶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成立了全国重点产茶县工委会。在谈到目前茶企面临的困难时,工委会负责人梅宇说,在此情况下,开源节流成为必然。
茶青以及采茶成本在大众化茶叶生产所占成本比例最高。但面对采茶人工成本的刚性提升,显然还有别的节流降本之道。峨眉雪芽营销总监王彬就告诉记者:茶叶是茶农的重要收入来源,对采茶工也一样。我们不该也不能只盯着这一环节的成本。显然,茶叶成本构成中可以节省、降低的还有很多。据王彬介绍,他们近两年就从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峨眉雪芽对茶青需求量比较大,过去有相当一部分茶青是通过中间商采购,现在他们将这个环节省掉,直接深入到茶区基地,从农户中收购茶青,既保证了茶农的利益,又节省了企业成本。
5月份,记者在陕西泾阳采访茯茶产业复兴过程中,意外地获得了另一条产业联动、降低成本的经验。泾阳怡泽茯茶最初创立时,既有发展泾阳茯茶的优势和动机,也有一个很现实的考虑。怡泽董事长马恒光揭秘说:他经营的陕西顶麦食品有限公司经营形势很好,但食品行业总有节庆后的淡季,几百号人的人工浪费是很大的。但现在创立怡泽茯茶后,实行茶叶与食品联合用工。工人收入增加了,茶叶人工成本降低了,现在他的“泾盛裕”品牌也创出了名气。
用工业化思维发展茶业
本刊上周报道了福建安溪用工业化思维发展茶叶的经验,对信阳这样的茶区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日前,安溪茶叶龙头企业福建八马即将投产一条全球首条乌龙茶全程自动化加工生产线,48小时可完成从鲜叶到初制、精制、小包装全自动化生产过程,既提高了质量,又节省了人工成本。据介绍,如今在安溪茶产业,拣梗机、全自动真空包装机、色选机等机械不断升级,机械拣梗大面积推广使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不仅助推安溪茶产业不断创新发展,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茶叶机械产业。据悉目前安溪茶机产业已占有全国30%左右的市场份额,使安溪茶产业在一二产业都活力十足。
安溪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王金章的一席话揭示了安溪茶叶发展的核心“机密”:与中国茶业一样,安溪茶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结构性、素质性、机制性问题如果不动真碰硬,整个茶产业将裹足不前。近年来,安溪坚持用现代茶业的方向、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茶业。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依靠标准化、机械化开发大众产品,以低成本赢得竞争力。
市场环境是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方向、不一样的努力会带来不一样的现状与前景。但愿与信阳那家茶企有同样困惑的企业能从这些经验中受到启发,创造出自己的攻坚克难之路、转型升级之道。
短评:心结还需心来解
在与小范交流时,能感觉企业目前的困境在他心中投下的阴影。其实高成本与大众市场是没有“死扣”的,有的只是企业在发展思路上彷徨和信心缺失纠结成的“心结”。
开源节流是策略,值得企业去开展阵地攻坚战。峨眉雪芽、怡泽茯茶在这些方面都下了真功夫;至于安溪县的工业化思维则是战略举措,但都需要“动真碰硬”,这是完成茶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这个历史性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寻不到出路,对企业是一场灾难。据侧面了解,小范所说的企业曾将资金大量投入到门店改造升级上,显然这不是当前的关键,据说现在该企业员工工资已经拖欠。
放到一个茶区看,如果一个地区不能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创造出新的发展活力,对地方经济也是个大事件。今年春天就曾有来自信阳的报道说:采茶工荒致茶叶生产成本上涨,与其他行业相比茶叶生产利润空间逐年减小,越来越多的茶农不愿从事茶叶生产,茶农弃茶现象越来越明显。
看来,要想解开心结,首先需要不把责任推给市场。没有这一条,谁也无法用封闭的心灵去寻找到现代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的思维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