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对存贷款计算的口径进行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存贷比指标,增大对于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但由于调整幅度较小,对于银行经营及金融市场的效果都十分有限。
今年以来,银监会就多次表示要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和存贷比管理办法,包括调整相关存贷比等,给市场带来了较好的预期。这次调整将会大大推动利率市场化,释放银行更大贷款投放空间,做大外币信贷业务等。
其实,纵观当下银行业,无论是从其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还是金融经济形势来看,调整存贷比指标已经刻不容缓了。一方面,存贷比指标有效性大大减弱。如存贷比指标并不能很好地抑制信贷扩张。另一方面,僵化的存贷比指标对于金融市场及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存贷比指标明显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等等。
尽管这次调整迈出了重要一步,适应了形势的需要,但总体看,这次存贷比指标调整还是在多个方面低于市场预期。
一是管理层严格限定了可以扣除贷款口径的贷款种类:必须具有明确稳定的资金来源,最大程度保证银行贷款资金运用与负债数量和期限的匹配,减少存贷比指标放松后银行扩张信贷而容易产生的流动性风险;贷款口径扣除的贷款大都有明确的贷款投向要求,将更多的贷款资金定向投放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
二是同业存款未被纳入存款口径,表明管理部门不希望存贷比指标过大的调整引发银行较大规模的信贷冲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同业存款规模巨大,若计入一般性存款无疑会在较大程度上刺激银行信贷冲动,不符合目前微刺激的政策导向;目前大多数同业存款稳定性不够,纳入贷存比反而不利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控制;目前各部门正在落实同业业务监管,若把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考核,容易再次激发银行扩张同业业务的热情,从而干扰监管实施的效果;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指标也容易引发监管套利,如一家银行存贷比压力比较大时,完全可能把资金拆借给非银行金融机构,然后非银机构再存回来扩大银行的同业存款来实现监管套利。
而这就使得这次存贷比指标调整的效果比较有限,未来在经济及金融形势进一步发展,如外汇占款对于存款新增的贡献继续减少,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金融脱媒更加严峻,实体经济的疲弱需要银行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情况下,存贷比调整也将有继续加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