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乡村幸福“加油站”

□ 本报记者 任长宾 驻江苏记者 王 丹

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义合村为农服务社为村民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图为服务社家电维修部的苏殿全师傅正忙着修理附近村民送来的家电。 任长宾 摄

    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义合村的老王吃过早饭,抱起家里那台TCL电视机,打算送到村里的为农服务社去修理。老王说:“电视机有点小毛病,扔了怪可惜的,正好服务社有维修的,我就不用再去镇上了。”

    老王所说的为农服务社,是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村建设的集日用消费品供应、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修理及各种中介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新型为农服务平台。从2002年开始,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为了破解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不全的难题,利用自身在农村的网络、市场、人才、资产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建设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为农服务社。到目前为止,全省共建有为农服务社15550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苏省为农服务社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形成强大的为农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综合性贴心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幸福“加油站”。

    标准化建设,

    成为农民生活的“好管家”

    还没到盐城市时堰红庄为农服务社,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服务社大门牌子上红色的“东供126号”字样。这数字什么意思呢?东台市时堰供销合作社主任陈礼银告诉记者,东台市每个为农服务社都有自己的编号,126指东台第126个服务社,每个服务社都统一标识,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这是江苏省推行为农服务社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江苏省为农服务社建设的一大特色。作为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为农服务社要想发挥好前沿和终端的作用,必须在综合服务上下工夫,推行标准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标准化的服务项目,以服务的便利性和服务项目的多样化为发展方向,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体化、一站式的生产生活服务。为了这一目标,江苏省社从一开始就注重统筹规划,制定了高标准的服务社建设规范。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各地发展的差异性,根据经营面积、服务项目等不同标准,江苏省社把全省为农服务社分为一星级社、二星级社和三星级社三个标准,推行星级社的管理制度,这一管理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服务社的健康发展。

    同时,省社还对所有的服务社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五有五统一”:“五有”指的是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有商品明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账、有代办服务台账;“五统一”是指统一商品标识、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组织实施代办服务、统一价格指导。从这些具体细致的建设标准来看,它既考虑到了标准的普适性,又考虑各地的差异性,还有分类指导的个性化星级标准,这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各地具体操作。

    泰兴市广陵镇木行为农服务社位于广陵镇木行村,服务社经营服务面积120平方米,经营范围主要是生活超市、农资供应及庄稼医院、农机具维修等。服务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服务社成立之初,我们就按照规范的高标准建设,每件商品都明码标价,服务承诺都要张贴上墙,接受社会监督。像生活超市的商品是从县供销合作社的龙头公司配送过来的,差不多有1000多个品种,价格和城里的超市一样,质量有保障,基本能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记者在盐城市滨海县新安为农服务社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120多平方米的供销生活连锁超市、130多平方米的农资超市,有建材门市、庄稼医院、家电维修、农副产品收购等经营服务项目,非常齐全,基本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安村村民徐平这天到服务社赶“村集”。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徐平今年没有外出打工,在家种了一亩地中药材,收成还不错。他先到中药材收购店,把家里的50斤黄芪卖掉,干货30元一斤,徐平对这个价格很满意。徐平高兴地说:“服务社很方便,有买的有卖的,我还要买点生活用品,再订点农资,他们还负责送货上门呢,服务社现在是我们老百姓的大管家。”

    据滨海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徐拥军介绍,当初新安服务社只有日用品和农资两个经营门店,实施标准化建设后,经过改造提升,逐渐完善了建材门市、家电维修、庄稼医院以及农副产品收购等服务。仅2013年,服务社农资和生活两个超市为当地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消费1200万元左右,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800多万元,服务社的便民、农技等服务直接辐射到周边3个乡镇、5个村,服务区域人口13500人。

    “标准化不但体现在管理制度上,还体现在服务项目上,必须要有标准化的几个常规服务项目。我们规定服务社除了常规的生活超市和农资超市之外,还要在现有设施基础上拓展服务功能,发展家电维修、庄稼医院等便民服务,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盐城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施建霞说。

    社区科技文化服务,

    凸显供销公益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农服务社的服务项目主要有经营性、公益性和中介性三大类。其中,经营性服务项目主要以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超市为主,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增加了洗浴、餐饮、维修等项目。而公益性服务,主要是服务社向农民提供的非营利性服务,如农业科技服务、文化娱乐,而公益性服务,主要是服务社向农民提供的非营利性服务,如农业科技服务、文化娱乐,以及一些体育健身服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办了村级幼儿园和敬老院。

  由于农村公共投入的不足,部分农村的科技和文化等设施明显滞后,村里的孩子周末想看书,都找不到图书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农服务社通过与文化、科技、农业等部门联系,与村委会协商,取得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上靠下联,共建公益性的社区公共服务,使为农服务社内各项目既能经营,又体现公益事业服务特色,努力提升为农服务社的综合服务功能。

  徐州市铜山区徐村的张大爷一大早就到村里服务中心了解农展会的信息。原来,张大爷是当地一家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努力要把产品推向市场。后来听说服务中心里有供销服务,张大爷希望服务社能帮忙联系合适的展销会。经过工作人员的一番联系,张大爷终于如愿以偿——上海有个大型农业展销会,他的合作社可以参加。

  记者了解到,服务中心里不但有供销服务,还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党员服务等,这些免费的公益性服务基本涵盖了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江苏,像徐州这样兼具中介性和公益性职能的为农服务社不在少数。不花一分钱,农业技术人员亲自上门为农民搞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社里的图书室免费开放,这样的好事就是江苏省为农服务社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两个方面。

  在东台市洋中村为农服务社,农资店的科技咨询讲座正在进行。现场气氛非常热闹,从附近村赶来的农民把农技员团团围住,咨询水溶剂的使用方法。农资店负责人刘宝田介绍,目前农资商品品种多,产品复杂,有不少是新肥种、新剂型,这就给农资商品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向农民解释如何使用,同时还要邀请农业科技人员、产品供应商等定期或不定期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商品的使用效率。

  徐州市铜山县徐村为农服务社农资店经理陈梅也深有体会,“农资服务要先搞好服务,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当前农民科技水平普遍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请专家给农民免费培训,还有农机具维修,印制农技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指导农民科学选种、施肥、用药和田间管理。这些都是免费的、公益性的。”

  在铜山区徐村服务社的图书阅览室,村小学的退休教师王洪志正在值班。图书室里图书摆放整齐,有养殖、种植等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籍,还有一些儿童读物。王老师介绍,图书室全天开放,免费阅读、借书。附近的村民一有时间就过来坐坐,一边休息还顺便看看书,非常受欢迎。星期六、星期日学生休息,为了让孩子们周末能有一个学习阅读的场所,也要过来值班。

  徐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吴宝剑说,“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中科技和文化服务是短板,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供销合作社最贴近基层,与农民联系紧密,这种情况下最需要发挥好供销合作社的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到农村社区服务中来。只有把服务做到位,做到农民的心坎上,契合农民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这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根本。”

  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

  坚持合作理念

  江苏省为农服务社的建设还坚持 “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思想,通过整合资源,运用社会资本参与服务社的建设。

  记者在盐城市潘黄镇仰徐村为农服务社,看到服务社有农资店和超市,还有浴室、理发店。超市经理徐洪斌说,“超市是自己投资,供销社提供协调服务,还把质优价廉的商品配送到店里,这样我们双方都有好处,大家互惠共赢。”

  “超市生意很好,每天有3000多元的销售额,商品大部分都是市社配送过来的,价格有优惠,质量也有保障。”徐洪斌高兴地说。像徐洪斌这样“自己投资、自己受益”的方式,其实就是江苏省为农服务社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一个样本,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经营性服务项目采取“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而在公益性项目则由当地政府协调民政、体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为服务社提供文体器材、电教设备、图书杂志等。

  泰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纪检书记何飞跃详细向记者解释了多元化投资的四种创办方式。“主要是联办,就是由利用供销合作社和镇村的闲置资产,由供销合作社联合镇村、其他农村经济组织多元投资等联合创办;还有一种是改办,由供销合作社利用原来的设施资产,通过完善、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功能、规范经营管理等措施改建;第三种是新办,就是由供销合作社、镇村或其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投资新办;最后一种就是由供销合作社职工或镇村干部回村利用闲置房屋、设施创办。”

  为农服务社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扩大覆盖面,增强为农服务能力。记者采访中看到,江苏为农服务社的建设,还体现了合作社的精神。

  在东台市红庄为农服务社,超市负责人黄同凤拿出了一个大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顾客姓名、所购商品。黄同凤介绍说,“这是我们推出的一项业务,只要是我们的会员并且在这儿买东西,都会有交易记录,到年终的时候会有返利,返多少根据你的消费额来定。”

  对于未来为农服务社的发展,盐城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施建霞满怀信心地说:“比如我们的生活超市采取会员制以及吸引城乡居民自愿入股的办法,社员购物时给予一定的优惠,年终按交易量(额)适当分红等形式,对于具备条件的服务社,可以吸收居民组建消费合作社。”

  “为农服务社需要坚持供销合作社的特色,引入合作制的精神,遵循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把建设消费合作社作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