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7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再生资源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 本报记者 张 成

    再生资源行业是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速放缓,再生资源行业也迎来了自身的变革时代,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再生资源行业开始调整自身发展方式,在确定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之道。如何构建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再生资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再生资源企业如何自我改造顺应市场发展?在2014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会上,这些问题得到了深度探讨。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趋势向好

    自2006年以来,经过近十年的产业政策引导,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资源回收率由以前的40%提高到现在的70%。在经历了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之后,2013年以来,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产业的朝阳性正在显现。

    中国再生资源协会秘书长潘永刚介绍说,2013年全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总体规模趋于良好发展态势,其中9个主要品种回收总量1.64亿吨,比2012年增长2.5%;9个主要品种回收总值5716亿元,比2012年增长5.6%;工商注册的回收企业13.7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回收加工企业1.3万家;各类回收站(点)30万个;从业人员1850万人(其中包括无照经营者1100万人)。

    潘永刚说,目前我国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手机除外)、废塑料瓶、废塑料桶的回收率都在95%以上;废纸的回收率也达到75%。回收率的提高一方面说明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行业产生的环境效益。2013年主要品种回收总量相当于节约自然资源6.92亿吨,节约能源2.352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6.12亿吨二氧化碳气体,减少13.44亿吨固体废弃物处置量。

    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亟需构建

    虽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尚好,但是无序回收仍占主体,分拣处理环节技术水平较低,分拣中心与集散市场衔接不畅,行业规模化程度较低等多年来累积的负面因素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发展。要打破这些瓶颈的束缚,就必须构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新型回收体系。

    阳泉天元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景春说,构建新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揉合被行政体制分割的回收与利用两大板块,促进回收政策与加工利用政策整合,促进产业链衔接,提升产业化层次。新体系模式将给现行回收体系注入“吃废”功能,把加工利用板块往上游延伸,打造以回收网点为基础,以分拣中心为资源的集中和处理中心,以产业园区为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基地,构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产业园区”的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回收网络是基础,产业化的着重点在利用,产业园区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资源从回收网点到分拣中心分选打包后,直接流向产业园区进行加工利用。集散市场在这个体系中,仅起着补充作用。

    李景春介绍新体系的前端是回收网络,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分拣中心为“纲”,以回收网点为“目”。由龙头企业根据业务布局建设专业化的分拣中心,由分拣中心衔接上游的回收站(点),形成由龙头企业统一运营、分散回收、统一销售的回收网络;而新体系的后端则是产业园区,与回收网络直接衔接,阻断资源流向微利回收企业、小作坊。产业园区着重构造深度加工和高值化利用产业链,建设环保集中处理设施和公共支撑平台,促进产业聚集,提升产业层次。

    李景春坦言,构建新型回收利用体系需要注意几个环节的建设,首先是回收网点建设,要做到规划先行,整合为主。社区回收站(点)要列进城市规划,预留固定回收站(点)的选址,龙头企业对原有的回收站和拾荒大军以整合为主。其次是分拣中心的建设,要突出专业化和现代化,提高科技处理水平。再次是要改造升级集散市场,选择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区域辐射作用的集散市场,参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七化”标准,改造升级为产业园区。最后是对园区外面众多环保不达标的微利回收企业、小作坊进行严厉整顿,提高执法力度,统一迁进产业园区进行规范化生产经营。

    产业园区成产业化发展方向

    在产业布局进一步集中的背景下,再生资源行业形成了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其中,部分园区已形成回收、分选、加工再生、深度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全产业链条。2012年,全国回收企业10多万家,回收总量1.6亿吨,回收总值5413.4亿元。但是,仅仅前三批2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2年的回收量就达2399.6万吨,占全国回收总量的15%;回收值达1100亿元,占全国回收总值的20%,深加工利用工业产值达2470亿元。由此可见,产业园区可以实现资源的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提升产业规模,是行业发展趋势,也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所长助理程会强表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程会强说,第一,产业园区通过打造加工利用产业链和搭建公共平台,形成企业集群和产业聚集,可以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持。如湖南汨罗、四川内江、山东临沂等地的园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第二,再生资源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亿元产值可增加就业500—1000人,园区可以吸收大量农民转为产业工人,使农民离土不离乡,从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转移问题。第三,产业园区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行运作,是促进节能减排的绿色引擎,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一个低碳、绿色、生态的区域环境。

    程会强认为,只要产业园区能与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相结合,在生活、生产、生态三大空间做出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其必将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柱产业。

    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随着资本和技术的不断投入,再生资源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企业的作用开始逐步凸显。2013年再生资源行业百强企业经营规模达到1585.3亿元,比2012年增长16%,税后综合毛利率达10.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净利润率达4.6%,经营额占3.3%,经营量占3%。其中,百强企业中前10名经营额达1088.4亿元,占百强企业经营总额的68.7%。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开华认为,再生资源行业由少数大企业控制市场主要份额的格局开始逐步形成。如宁波金田、重庆中钢、华清再生、深圳格林美、永康物回等企业从不同切入点整合资源,占有区域或全国市场。

    企业的不断壮大,使企业经营品种逐渐多样化,由传统的废钢、废纸、废塑料逐渐向废电子、废汽车、废电池等新品种延伸;业务模式向多领域拓展,由简单的回收贸易,向土壤修复、环境服务等新领域多元化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一些生产企业开始自建回收网络,向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拓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骨干企业和大型基地有力带动了技术装备制造的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向前延长产业链,建立起多个电子废弃物和报废汽车处理中心,形成了从技术开发、资源回收到资源化利用的循环体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