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走千家、访万户”活动,在支农支小、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耕县域市场
——当好长乐人
长乐县域金融服务业多向城关地区倾斜,部分农村居民办理单笔业务甚至需要几十分钟的路程,为了让农村居民享受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该联社坚守农村市场,积极填补农村金融空白,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
39个网点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网点多、触角广是该联社的一大优势。该联社“福万通”借记卡集代发工资、代扣电费、电话费、交通罚没款等为一体,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居民生活。同时,该联社与人行长乐支行、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合作多渠道开展金融服务宣传活动,增强了农村居民对信用社结算产品和服务功能的了解。此外,该联社积极推介速汇金业务,相继创新网银、网上支付、手机银行等产品,满足了农村市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该联社共设置了277个小额支付便民点、1266台“福农通”,实现了行政村金融服务100%全覆盖。小额支付便民点采取了委托商户代理模式,为周边持银行卡居民办理新农保、农村低保、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等小额支付等业务。“福农通”是具消费、转账、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自动结算终端,可实现消费、收费、代发工资、实时到账、余额查询等功能。
落实支农惠民政策
——帮好长乐农
该联社始终把农民利益摆在首位,落实普惠金融服务,为长乐当地小农、分散的弱势群众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该联社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累计为62200多户享受财政专项补贴的农民免费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利用综合业务系统将种粮直补、库区移民、家电下乡、渔业燃油费补贴、计划生育补助、民政低保金等政策性补助资金直接支付到农民的结算账户上,实现资金的“一步到位”。同时,该联社又独家免费代理了长乐33万人新农保业务。
该联社针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助学生多、资金需求急等实际情况,承担全市绝大多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行“按学生户籍就近受理贷款申请”,畅通困难家庭学生申办渠道,确保“全覆盖、广受益”,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162.37万元,圆了148名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同时,该联社积极与市妇联组织搭建合作平台,推广巾帼创业贴息贷款,提升妇女创业能力,为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注入新鲜动力,累计向300多户妇女,提供3000多万元的贴息贷款。
扶持小微企业
——尽好长乐职
该联社以支持农民和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其业务发展的“生命线”,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最大限度保证涉农贷款发放,各项贷款余额41.3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5.18亿元,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的85.02%。
该联社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通过“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开展多形式金融宣传活动,对农户开展业务营销、宣导和普及金融知识;通过“阳光信贷工程”,制度上墙,公开贷款条件、办贷程序,增强办贷的透明度,提高办贷效率;通过“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紧随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变化,不断创新金融信贷产品,相继研发推出满足农户多样化信贷资金需求的“乐业贷”、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乐商贷”、集各类消费性贷款为一体的“乐惠贷”、专注民生类贷款的“乐民贷”、集财富鑫旺和增值于一身的“乐鑫理财”产品等“乐”系列信贷产品,切实提高服务的匹配度和产品的多样性,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
同时,该联社针对设施农业规模小、缺资金、观念落后等难题,启动了重点信贷扶持项目,为重点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畅通、高效的绿色融资通道。
数据显示,90%以上的新兴小微企业曾经依靠该联社的大力扶持逐渐发展壮大。
履行社会责任
——做好长乐事
该联社着力于“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办实事”,积极投身志愿队伍、帮扶工程,展示“长乐人民自己的银行”的良好形象。
该联社自身的快速发展,直接为当地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所有税收均在当地缴纳的提点让该联社无可争议地成为当地金融业税收最大贡献者,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
此外,该联社从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入手,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工作力量、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对接地方经济
——唱好长乐律
农信事业发展是推动长乐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该联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政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积极构建政府协调引导、部门联系扶持、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