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面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妇孺务农的局面,云南省禄丰县供销合作社通过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和山地农田抛荒难题。
2012年,禄丰县社联合农业局帮助成立了曙蝾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育秧、插秧、农作物代耕、代收和新品种引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当年秋收,合作社便取得了显著效果。科甲村民陈红英介绍说,她家种的2.3亩水稻,以前要10多个人才能一天收割完,今年合作社机械收割不到一个小时,而且田里没有抛撒谷粒,比人工收割干净得多。她还算了一笔账,传统收割请人至少要800元,机械只用给250元,还做到了颗粒归仓。
2013年,曙蝾农机合作社在云南率先采用工厂化立体育秧技术,棚内喷灌系统自动调节温度和水肥,沙盘网格化均匀播种,有效控制烧苗率和病虫害发生几率。相比传统的人工育秧,每亩节省成本250元,增产10%,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今年,合作社育秧超过24000盘,以每盘4元左右的价格外销,大旱之年解决了农民实际难题。“今年直接从合作社买育秧盘,用插秧机栽种,一个人一天能栽一两百亩。后继打药、收割全部靠机器,种田也省时省力!”李燕高兴地说。
目前,该县社已先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全县农机合作社的机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38.92%;服务领域已从单一项目向一条龙服务转变,从局部开拓向跨区域作业转变,不仅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还减轻农村留守妇女春种秋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物产量,降低了种田成本。
(有燕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