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银行业反腐才刚刚开始

□ 向小田

 

    最近经常耳闻的事,不过是某银行某部门总经理跑路了,又或是某某支行行长被抓了。风声鹤唳,很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现实的确是相当严峻。光一个六月份,全国性媒体上爆出的,就有三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负责人被检察机关查处。这些年来,银行的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变动,无论是支行还是总行业务部门,有许多的灰色地带可以为权钱交易提供滋生的土壤。

    由于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起来,更加不透明,更加依赖于线下的人际关系和人脉网络,这些私底下的“暗黑交易”很容易就被掩盖起来了。比如说,在信贷评审条线,一个数亿元的贷款放出去,中间有多少环节需要打理?就算是没办过公司贷款,自己办过房贷的就知道,没有人在银行内部帮你说话,一件事能做成有多难。

    但是,新一届政府的反腐专家恰好懂业务懂流程。且不说中纪委王岐山书记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多年,就连主持具体巡视工作的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黎晓宏,也曾任华夏证券董事长、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和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等职。

    这样的组合,让银行、证券、保险这些传统反腐措施比较弱的领域,顿时成了闪光灯下的焦点。以前光线照不到的死角,现在也到了该打扫一番的时刻了。

    所以一个基本判断就是,这一场银行业的反腐工作,可能刚刚拉开序幕。支行行长作为业务一线承担了职能最多的岗位,成为突破口是必然的。我们稍微回忆一下中央巡视组在地方的工作方法就能预测未来这波反腐行动的走势。地方上,一般是通过群众举报或者干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了解腐败症结所在。突破口,也无非在级别相对较低的干部,特别是掌握了审批权的一线干部。突破之后,顺藤摸瓜,找到大老虎。支行行长被抓,是高级别银行干部落网的前兆。

    此外,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下,由于银行业整体不良的压力很大,内部在责任的承担上也有诸多争论。银行业反腐,不仅仅是例行的纪律检查,更是周期底部的一个追求责任的行为。在利润高速成长的阶段,这些问题还没有暴露,一旦到不良飙升的阶段,就必须要有人买单了。而买单者,都是在过去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的群体。

    反腐不能解决银行业机制老化、效率低下、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的问题。这么多年,年年提反腐,银行业依然存在诸多害群之马。隔几年抓几个,有什么用呢?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滋生的环境。中国的银行业能做到吗?

    我们拭目以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