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你本身就没有那么好,当有人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和服务时,凭什么还是你坐享其成?所以,传统企业最大的敌人不是互联网,而是自己,怎样能做到有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感到传统行业普遍恐慌,似乎不搭上“互联网思维”和“电子商务”的快车,马上就会被历史遗弃。
在我看来,传统零售品牌大部分患了绝症。这时候无论求刘一秒陈安之还是问马云马佳佳,怎么折腾统统都难逃一死。因为传统品牌大部分得了脑瘤,这是基因问题,没的救,下药越猛死得越快。
商场如战场,一切只看结果,纵观全球零售业,未来只有做到下面四点的企业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力:
长期占有独特资源造成差异化优势?什么叫资源?马上可以变现的叫资源,变现不了,听起来再牛都没用。其次,资源一定是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占有,怎么折腾都不会自己跑掉的。房子、矿山、土地,这些才是资源。独特的难以超越的技术,也算是资源。
如果一个企业,在一个需求稳定的市场上面,占有独特的可变现资源,形成长期的、稳定的竞争优势,那么这种企业肯定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活得很好。
形成细分领域供应链优势。这句话听起来挺绕,举个例子,比方说优衣库,在服装这个大批量刚需市场上,在休闲装和内衣品类上,形成了供应链优势,从原料种植到成品生产,做非常严格的成本控制,同时通过缩减SKU,降低库存消耗。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实现最高性价比。
与之类似的还有富士康和沃尔玛,海量全球采购的结果就是,人家拿到的价格比任何其他人都便宜,加上超强无比的生产物流控制,想不赚钱都难。
忠实粉丝才是救命灵药。知名度最大的作用是在大规模流量转化上有优势。在垄断媒体被粉碎,地毯式传播越来越难做,社会化传播大行其道的时代。光依赖知名度就离死不远了。
为什么美邦自己做B2C一直半死不活,只好在各大平台清清库存凑销售额。而GAP、维多利亚秘密做电商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最关键的是,在不同平台保持同样价格策略。
原因是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里,这些欧美一线品牌零售商更懂得如何“抓粉”——人家是冲着GAP、维秘去的,消费者喜欢就是喜欢。国内很多传统零售企业总把自己当品牌,其实不过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忽略、被遗忘的商标而已。
想办法做“坪效杀手”。未来地面商业会不会消失?当然不会。如何抗住不断上涨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答案只有一个:以各种不可思议的方法提升坪效。欧美一线大牌坪效都很高,但我们只能在薄利多销、排队商业和缩减堂食方面动脑筋,如海底捞、绿茶、周黑鸭在这方面都做得不错。
总之,活下来的办法只有这么几个,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垂死企业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