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点石成金,让茶树花变废为宝

□ 本报记者 刘 旸

    作为茶人,我们普遍关注那一片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过程,留恋那萦绕于口的茶香茶韵,而很少留意那一朵在绿叶掩映中绽放又凋零的茶树花。在这个以茶叶为贵的茶世界里,茶树花虽是娇嫩的花朵,却并未享有花朵的尊荣,而是成了茶叶的陪衬。在7月12日的茶树花新资源产品面世新闻发布会,我作为处于行业“呀呀学语”阶段的学习者,第一次接触与了解到茶树花。走近这朵被我甚至是众多个“我”忽略的茶树花,才发现外相柔弱的茶树花并不再是多数茶人眼中的废材,在它顽强的绽放之下蕴藏着亟待大力挖掘的产业财富。

    茶树花的美好,是不与茶叶争锋的独自开放。当我了解到一株树冠直径80公分左右的茶树历经春、夏、秋三季可以生长出2000至3000个做茶叶的营养芽,又能生长3000-5000个、乃至8000个繁殖后代的生殖花芽时,我惊叹于它旺盛的生命力。当你用心走近它后,你会知道茶树花因承担生命遗传任务而致使蛋白质、茶多糖、茶多酚、活性抗氧化物质超出茶叶中同类物质含量,抗氧化功能很强,内含成分具有解毒、抑菌、降糖、延缓衰老、防癌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更是低于欧盟标准。有人说,茶树花是一种优质蛋白营养源,可与公认的抗氧化植物迷迭香相媲美。

    茶树花顽强的繁衍能力带来的巨大产量不可忽视,据2009年国土资源部统计,成龄茶园每亩可采摘茶树花200千克以上,全国可采摘茶树花500万吨左右,可制成干花原料30多万吨。但是,随着无性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茶树花不再担负繁殖后代的任务,而变成了与茶叶争水争肥的废材,因此每年都要被采用人工修剪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来抑制生长。不少茶农逐渐将茶树花视为争夺茶叶养分的累赘,毫不留情地将它摒弃。

    茶树花其实并没有错,它只是和茶叶的生长功用不同。出身于茶叶世家的徐纪英女士看到了茶树花被摒弃之下隐藏的营养优势与开发前景,这位“茶树花之母”带领中林绿源(北京)茶树花研究发中心倾注33年心血进行研发,将茶树花“点石成金”。接触徐纪英女士,你会看到她对茶树花的耐心挖掘,在她眼里,茶树花是一种无需重新栽培、储量丰富、年年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宝贝。她与她的研发团队挖掘茶树花对人体降“三高”、抗氧化、抗辐射、排毒养颜等健康功效,将茶树花鲜花和干花通过深加工制成原浆和复合粉,再将其添加到食品饮料、保健药品、化妆品、卫生用品等产品中,可替代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效改善用品的安全性。

    这不起眼的茶树花在变废为宝后,能带来什么产业效益呢?据了解,效益一,是给予茶农冬闲收花的致富机遇,每亩可增收400-500元,全国茶区则可增收100多亿元;效益二,是提高茶叶增产,翌年茶叶可增产30%;效益三,是利用茶树花原料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效益四,是带动产业发展,为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创造就业、创业、转业岗位。徐纪英认为,茶树花产业发展在未来三年将惠及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1亿多茶农,届时为茶农带来的直接收益将达600亿元。

    目前,全国主要产茶区已有不少茶植物提取生产企业,为茶树花深加工提供了有效的生产加工和设备保障,茶树花资源进行初、精、深加工进行规模化是可行的。茶树花不再是茶叶的陪衬,离开了绿叶,它用自己的价值为茶农创造了一条致富新路,开拓了茶产业中的新增长点。这样变废为宝的茶树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喜爱呢?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