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凤冈茶业:在转型升级的路上

谢晓东

    10年前,凤冈果断地选择了茶产业,实现“以茶兴县、以茶扬县、以茶富民”的愿望;10年来,凤冈始终坚持“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理念,“高端运作,抢占先机”的发展方略,采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和茶旅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骄人业绩。

    中共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代表县委、县政府作出科学论断:凤冈茶叶的明天必将是贵州茶叶强县、中国绿茶大县、世界锌硒茶名县。

    转型升级中的“短板”

    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在全国100个区域性公共品牌排名中,2011年排名第59位,2013年排第74位。企业自主品牌,虽有“绿宝石”、“仙人岭”、“野鹿盖”、“聚福轩”、“寸心草”等商标,还缺乏家喻户晓的品牌。

    科技方面,目前凤冈茶叶的下树率和利用率很低,产业链基本没形成。就是茶叶,其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也没有凤冈特色和凤冈元素。引以为荣的“锌硒”微量元素,在茶叶(土壤)中存在的方式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同样缺乏科学佐证。

    在市场上,仅南航乘龙飞毯一家快递公司,每年为邻县湄潭外运的茶叶在1000吨以上;浙江松阳茶叶交易市场每年的交易额持续上升,2013年达到40个亿;安溪铁观音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的茶叶市场。凤冈茶的销售通道、方向、市场还在探寻。

    茶之所以让人津津乐道成为国饮,除人的生理需求外,关键是茶文化的传承。凤冈茶文化的内涵、表现、载体仍需确认。

    当下凤冈茶业的主要任务

    围绕市场做好文章。浙江松阳县现有茶园面积11.5万亩,其茶叶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二是价格较低、茶市兴旺;其三是举办活动、聚集人气,已连续8年举办茶商大会。凤冈现有茶园面积40多万亩,每年将生产4000多万吨商品茶,其创建了“畜—沼—茶—林”建园模式,集中打造三大板块:永安、土溪、新建为一个板块,重点打造永安有机茶生产示范园;进化、琊川、蜂岩、何坝为一个板块,重点打造太极生态养生园;绥阳、花坪、石径、龙泉为一个板块,重点打造古夷州茶旅观光园。通过三大板块的建设,打造精品茶园,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构建凤茶文化体系。着力研究“其味极佳”、深入挖掘“夜郎古旬”,以有机田园文化为抓手,精心打造“春茶开采、中秋品茗、茶王大赛”等活动品牌。以“凤茶进窗口、茶艺进社区、知识进校园、技术进农家”为载体,普及茶文化知识、营造茶文化氛围、构建凤茶文化体系。

    以科技手段佐证锌硒茶。凤冈锌硒茶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绿茶营养保健第一茶,在于土壤中富含锌硒微量元素。锌有“生命的火花”和“婚姻和谐素”之美称;硒有“抗癌之王”和“长寿之星”之美誉。凤冈锌硒茶以“营养、安全”独步茶界,需要科技手段去佐证凤冈锌硒茶有助于人体健康。

    未来凤冈茶业发展路径

    凤冈锌硒茶实现“贵州茶叶强县,中国茶叶大县、世界锌硒茶名县”的路径是“一中心、二提升、三唱响”。

    以市场兴茶为中心。精准定位凤冈“茶天下”交易市场的方位,努力提升凤冈“茶天下”的人气指数,为凤冈锌硒茶搭建销售平台。继续探索和创建凤冈锌硒茶贵阳、遵义一条街及省外区域市场;鼓励和支持贵茶公司拓宽海外市场;培育一大批凤冈锌硒茶的营销人员,并重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第一要提升生产技术。着手“凤茶”品种的培育和研究,尽快形成凤冈自己的茶树品种;在加工生产技术的研究上取得成果、形成特有的茶型和内在品质;完善和提升凤茶标准;产品结构和茶产业链延伸方面有新的进展;着手锌硒茶“科学佐证”方面的研究。

    第二要提升建园水平。当务之急是巩固茶园面积,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按照“三大板块”茶叶生产布局和“畜—沼—茶—林”建园模式,走高效、精品茶园建设之路。

    三唱响之一是唱响品牌。切忌随意改变宣传用语,应一以贯之地坚持;切实推行凤冈锌硒茶“五统一”管理办法,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生产厂家的合法权益;加强与茶界、科技界、文学界著书立说的专家、学者的合作,在全国宣传和普及凤冈锌硒茶知识;与都市报纸合作,让群众认识和认知凤冈锌硒茶。

    之二唱响品质。要建立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药、化肥源头管理;建立茶企质量“曝光”制度等以保障凤冈锌硒茶的质量与安全。

    之三唱响文化。以茶事活动为载体,丰富“茶旅”文化内容。以“凤茶进窗口、茶艺进社区、知识进校园、技术进农家”为依托,营造茶文化氛围、普及茶文化知识,逐步形成具有凤冈本土文化气息、有机田园为内涵的凤茶文化体系。

    转型升级中的凤冈茶业正在全面提升茶产业的核心硬实力、核心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未来,其将再续“凤冈模式”新篇章,再创“凤冈现象”新辉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