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纪念总社成立6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表彰了33名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生动展现了供销合作社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艰苦奋斗、一心为农的供销合作社优良传统。全国总社号召供销合作社全体干部职工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忠诚于党、牢记宗旨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坚守为农、诚信服务的精神风貌,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满怀信心地投身到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新征程中。以下是综合改革试点省、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在会上所做的典型发言,特此摘编,以飨读者。
推进改革创新 实现全面发展
□ 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 邓沛然
近年来,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创新中强服务,逐步实现了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现代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推进经营体系创新,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立足于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城乡双向流通,发挥省社龙头企业和市县社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深入实施 “新网工程”,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超市”、“放心农资店”和配送中心建设,目前日用消费品网络已覆盖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农资网络覆盖全省90%的乡村,化肥供应市场占有率80%左右。着眼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已建成废旧物资回收市场50多家、社区绿色回收网点2万多个。不断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初步构建起集仓储物流、实体配送、电子商务、品牌运营于一体的全省性鲜活农产品直采直销体系。加强对盐务局的工作支持和业务指导,认真履行食盐市场监管职责,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保障供应、稳定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推进服务体系创新,打造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平台
顺应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整合乡村供销合作社资源,建设了1700多家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1.1万家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综合服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联合京、津供销合作社在太行山、燕山浅山区域开展规模化农业综合开发。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多万人。与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出资成立省级担保公司和100多个县级分支机构,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保险服务。
三、推进组织体系创新,引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以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推进基层社改革,广泛吸收农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入社入股,加强产权联结和业务融合,已建成新型基层社1800多个,覆盖全省90%以上的乡镇,新型基层社中农民社员占85%,带动农户200万以上。依托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供销合作社资源优势,领办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社近8000家。创建“村两委+基层社+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工作架构,有效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社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5%以上,经济实力和经营活力明显增强,去年购销总额首次超过2000亿元,省社新合作集团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推进省社机关改革,实行机关与集团合署办公,整合资产,调整机构,面向社会以岗选才。依托供销合作社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建立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融为一体的新型供销合作社组织架构,在推进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省正定县供销合作社塔元庄村社区服务中心和便民超市时对供销合作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省供销系统30万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充分利用好作为总社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难得机遇,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不断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围绕党政中心工作 切实服务城乡居民
□ 四川省内江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蔡金芳
四川省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位于成都和重庆两市中间,总人口430万。近年来,内江市供销合作社自觉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大局,推进改革创新,拓展经营服务,走出了市级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一、着力构建基层经营体系,服务农民生产生活
从2009年起,我们以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民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强化基层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发展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庄稼医院585个,配有庄稼医生800余人,基本实现了乡村全覆盖,2010年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我市庄稼医院服务“三农”的做法;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260家,占全市的30%,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升级改造批发市场,建设城市销售终端,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规范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376个,经营服务网点4800个,覆盖了全市100%的乡镇和80%的村庄,将质优价廉、便捷高效的商品和服务送到农民身边。
二、做大做强社有企业,提升为农服务实力
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联合合作,培育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实力。引进全国总社所属中国供销集团农产品批发市场公司,投资17亿元规划建设占地350亩的中国西部农产品物流园区。抓住内江市建设“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的契机,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内江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引进中国供销集团再生资源公司,投资34亿元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通过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建设,推进了供销合作社跨越式发展,经营服务额5年间增长了2.9倍,社有资产增长了3.3倍。
三、参与美好乡村建设,构建优美城乡环境
我们顺应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主动承担起环境整治和再生资源专项治理的重任。一手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在城市社区和乡村建回收网点,在市县建物流园区和加工分拣中心;一手抓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常年开展网点治理整顿和再生资源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建成流动回收点1200个、标准化社区回收网点595个、分拣中心5个和培训中心4个,培训再生资源从业、管理和保洁人员7000余人,初步形成了社区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园区加工完整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环境。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2010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赋予供销合作社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烟花爆竹经营行业管理、化肥储备和日常监管等职责任务。
作为一个工作了33年的“老供销”,我非常热爱供销合作社这项事业。今后,我们一定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传统,珍惜荣誉,真抓实干,推进供销合作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新贡献。
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 打造服务农民综合平台
□ 山东省汶上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徐锋
山东省汶上县地处孔孟故里的鲁西南平原,耕地面积94万亩,是个农业大县、产粮大县。2010年以来,我们针对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打工挣钱”的难题,响亮提出“农民外出打工、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打工”,探索开展土地托管,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形成了“农民有钱赚、村组织有收入、供销合作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走出了一条县级社服务三农、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一、开展土地托管,走出服务规模化之路
由县供销合作社主导,依托基层社,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采取“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两种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社会化服务或关键环节的套餐服务。通过全程托管服务,解决良种良法、节水灌溉等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5%,促进粮食增产20%。目前,全县14个基层社全面参与,领办34家农民合作社,组建6家农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购置整合350多台套机械,托管服务覆盖134个村,服务面积达15万亩,累计为农民节支增收6000多万元,供销合作社实现服务收入2000多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对此,汪洋副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并在今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期间专程视察了我们的托管服务现场。
二、拓展服务领域,打造社会化服务全产业链
随着土地托管规模的扩大,我们及时拓展延伸贮藏、加工、销售和品牌培育服务,购置烘干设备,建立馒头、面条等加工和研发中心,并在山东、北京等地设立20多家馒头加工厂,日加工能力50万斤。同时,我们加强与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公司和烟台市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等不同层级供销合作社企业的产权合作和业务对接,主动融入全省为农服务“一张网”,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服务链和产业链。
三、创新合作机制,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
按照省社的统一部署,发挥村级组织的政治优势和供销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大力实施“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工程,构建基层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共建服务中心,共建发展项目,共建干部队伍,推动土地托管服务深入开展。通过“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0万元,既推动了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向村居延伸、经营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
四、打造服务载体,承接各类为农服务资源
按照“新型社区建到哪里,供销合作社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我们积极参加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汇聚发改、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服务资源,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14个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购物消费、养老幼教、技能培训、休闲娱乐、农机具维修储存等服务,搭建起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扶持政策,今年统筹各类惠农项目资金1.2亿元支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供销合作社正在成为党委政府推动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和承接为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
60年的积淀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新一轮改革又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积极投身改革,竭诚服务三农,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扎根乡村开拓经营 多元服务惠农兴社
□ 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供销合作社主任 武胜耀
山西汾阳肖家庄供销合作社是1950年成立的一个乡镇基层社,处在供销系统为农服务的最前沿。60多年来,一代代肖家庄供销人扎根农村,摸爬滚打,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基层社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目前,全社拥有1个农资大市场、1个日用品购物配送中心、1个农民合作社、5个股份制公司、20个村级便民连锁店,资产总额1.2亿元,所有者权益6100万元。
一、开门办社,建农民自己的供销合作社
我们引入农民个人和社会资本480万元,扩充基层社股本1200万元,建立起集体股本占主体的新型股权结构。出资领办农民合作社,吸纳108户农民入股,实行二次返利,每年助农增收100多万元,基层社与农民形成了共存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基层社建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把民主管理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二、参与新农村建设,打造经营网络终端
为解决农民购物不方便、不经济、不安全的问题,我们以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和省政府“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工程”建设为契机,投资近2000万元,改造提升经营网点设施,建成1万平方米的农资大市场、3000多平方米的日用品配送中心和20个标准化的村级便民店,实现了乡村网络全覆盖。我们搬走三尺柜台,开张现代超市,经营网点面貌焕然一新,让农民在自家门口就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引入连锁配送,农资和日用品配送覆盖村级便民店,配送率达到60%。利用淘宝网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多种业务
我们领办的农民合作社投资195万元,建成年产2000吨的杂粮加工厂,产品畅销当地市场,去年参加全国总社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产销对接洽谈会,一次就签约4000万元。为满足农民对良种的需求,我们成立种业公司,目前已成为吕梁市首家具有500万元种子销售资质的企业。我们的农膜生产企业年产农膜1万吨,可满足300万亩农田需要,成为我省排名第二的农膜生产标杆企业。我们还围绕食醋和白酒这两大山西优势产业,开办新工厂,开发新品种,贴上“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获得市场认可。
四、加强自身建设,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为打造百年基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青年文明号、班组文明岗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每年组织职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劳动竞赛,仅义务劳动一项年节约开支30万元。我们以创业带动就业,安排当地200多名农民子女到社办企业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修路赈灾、救助病患数百万元。近年来,我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供销总社“百强基层社”、“文明服务示范单位”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涌现出1名全国劳模、2名省级劳模、2名市级劳模和11名县级劳模。
我们长期在基层一线,与农为伍,与农共舞,感受最深的就是“心有农民生意活”、“服务农民天地宽”。今天我们又十分荣幸来人民大会堂汇报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加快发展,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