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7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智能手环为何沦为鸡肋

□ 梁健航

 

  未来物联网将建立在什么硬件基础上?国内最大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的CEO张佑认为,智能手环将是物联网的入口。假如智能手环必然成为物联网必不可少的一环,谁还敢不戴手环?但“万物联网”不是一家公司或者一个创业团队能够办得到的,迄今为止,缺少物联网属性的智能手环更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只能维持用户三分钟的热度。

    由于手环具有贴身和无感的属性,目前智能手环主要针对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在国外,良好的运动环境和健身意识迫使人们需要一款能够监测健康数据的硬件产品,而且欧美用户对数据、图表更为重视,所以智能手环更有实际意义。而在国内,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和对锻炼的态度与欧美用户大相径庭,所以智能手环遇冷也就不奇怪了。

    无论市面上的健康手环外观、质感、价格存在着多么大的差异,但功能都大同小异。虽然每款手环都能提供一组组详细的健康数据,却没有从根本上影响用户的日常起居、生活规划,切实帮助用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除了需求不强烈,目前国内智能手环工业设计缺陷很多,体验蹩脚,也是手环沦为鸡肋的原因。比如三星最近发布了智能手环Gear Fit,有心率传感器,为用户提供详尽的健康报告,同时还具备时间、日程、电话、邮件、闹钟等功能,相当于半个智能手表。此外,这款智能手环外观设计非常性感,腕带方便拆卸,既可当作手环使用,也可以放在兜里或挂在脖子上。

    但是,Gear Fit通过蓝牙4.0连接互联网,这就意味着手环必须手动连接手机,才可以通过手机连接互联网,将数据同步到网络。用户的新鲜感一过,就很难坚持每天手动同步传送数据。无法连续不间断地获取、同步传送数据,手环的健康监测功能还有什么意义?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智能健康手环的数据监测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用户的实际意义不大。这是因为目前智能手环只是简单记录使用者一天走了多少步、吃了什么、睡了几个小时,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

    而真正满足健康需求的智能产品,应该与云端的健康顾问相结合,甚至联合专业的医疗机构,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健康报告和健康解决方案。

    或许,当人们身边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物联网标准越来越统一的时候,它将成为每一个人在物联网时代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