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8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孜孜不倦的追求
——黄宝纪实文学集《缕缕情怀》序言
□ 穆 励

 

    大约从2000年开始,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每年都召开一次全体理事会议暨供销合作经济论坛。在论坛上,人们悄然发现一位来自南方的供销合作社基层工作者,以直白而朴素的语言,用新鲜而生动的事例,阐述他所认识的供销合作经济的理论问题,提出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他就是广东省湛江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黄宝。他的屡次“登坛”,让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2006年开始,由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推荐,他当选为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理事。此后,学会召开的一些合作经济专题研讨会往往会邀他参加。

    2011年11月1日,《中华合作时报》上一篇题为《合作社文化使者黄宝》的通讯向读者披露了黄宝的履历。他上世纪70年代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参加工作后始终与“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在湛江市供销合作社一直分管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体改、调研和教育培训工作。他对别人说,最惬意的事情是去乡村,入农户、进果园、逛市场,与农民聊“合作”、叙农活,接地气、聚人气、纳正气。在他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为合作社培训教育找点课题素材,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探路寻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边看边记,边走边写。有人为他做过粗略的统计,他写供销合作社的人物通讯、纪实文学、调研报告、还有合作经济论文等共有360万字。2006年,他写了《合作社实践与探索》一书,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广东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牛宝俊为其所作序言中如此评价,“在理论探索篇里,作者这些观点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具有建设性战略性的理论指导意义,调查研究篇并非一般的调查报告,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这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集《缕缕情怀》,可以说是前者的“升级版”。书中的文章均先后在《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和《广东合作经济》杂志刊登过。其生动而新鲜的典型案例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现实的生活气息,又不乏超前的改革与发展意识。

    品读《缕缕情怀》,一个个坚韧不拔的合作社人的身影,一段段意味犹深的为民服务的往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扶贫济困的场景,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书里描写的、讴歌的,可能是我素昧平生的人,但他们就是我们辛劳如许、执着如斯的同事、同志和朋友,如“中国基层第一社”广东省乐从供销合作社的劳松盛、陈义建,“全国供销合作社100强企业”茂名明湖百货的张伟龙……就是那些驻守在合作社最前沿,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餐桌安全和农民增收奔跑不息的可亲可敬可爱的人们,他们朴实无华,为我国的合作社事业披肝沥胆,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值得一提的是黄宝倾心合作社,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爱社、亲农情怀。他对供销合作社不仅“以身相许”,更是爱屋及乌。他曾经有被调动到党政部门和新闻单位的机会,但他一次次选择留下。对调研、写作,不少人是敬而远之,而他却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生活中,他不玩扑克、不搓麻将,也不喜烟嗜酒,总是利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度假的时间来写作。一篇《人生自是有情痴》的文章写道,“黄宝将生命中最灿烂的32年献给合作社事业,而且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就是为了追寻合作社文化。”黄宝这样表述他所认识的合作社文化:它是合作社精神价值和运营方式,或者说是合作社价值及其制度安排的叠加,自愿、互利、公平、民主、团结和教育的结社原则,以及诚实、开放、关心他人和社会的道德理念。他基于“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的思考,为让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合作社这一世界先进而文明的企业组织形式,精诚躬耕培训、教学和宣传,甚至是力倡改革并身体力行,视追寻、传导合作社文化为人生骄傲!

    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供销合作社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又大有作为的崭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茁壮成长,将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供销合作社将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市场经济越发达,合作社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补充和支持作用也得到显著发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们为抵御市场风险,改善其自身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理智选择。世界合作社170年的历史证明,合作社长盛不衰是由其合作社文化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合作社事业,更加需要弘扬合作社文化自觉和责任。

    (作者介绍:穆励曾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监事会主任,国际合作社联盟副主席,现为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