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媒体报道,银监会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筹建。
民营银行牌照下发的时间点,正好是李克强总理在23日公开谈及企业融资难的困局之后。李克强总理在当天国务院会议上引用了著名小说家阿瑟·黑利《钱商》的故事,并表示:“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但对大企业,明明人家不需要‘雨伞’,却还一直送上。这样的经营方式,最后肯定发展不起来!”
总理的话值得深思。事实上,银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其无论是做大生意还是做小生意都是企业行为,由企业来判断业务的风险和回报。银行不愿意做中小企业,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一方面也是因为银行牌照的稀缺性导致银行业垄断,在资金市场议价能力太强。
银行一直以来都是门朝南开办事,送上门的生意络绎不绝,没有冲动主动出击寻找中小企业做业务。躺着给地产商、地方政府放点贷款就能收钱,规模又大模式又简单,还有谁会自寻麻烦去跟中小企业沟通交流呢?因此,要从根子上想办法,不是呼唤银行业要有道德的血液,而是从制度上、从监管上,破除银行业对资金的垄断。
银监会在这种情况下发三张银行牌照,并表示正在辅导另外两家申报,是实在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就是高层和监管层对于银行业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是说话算数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
市场报以的反馈也是相当正面。自今年两会正式提出推进民营银行审批以来,银行股就一改其颓废不振的局面,从3月份一直涨到7月份,俨然走出了一波行情。也就是说,市场认定银行业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回报的。
那么,发新的银行牌照,会否给银行业带来新风气,从而改善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呢?笔者认为,应该还是有的。鲶鱼效应暂不用多说,新的竞争者进来后,市场竞争加剧、经营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各家银行彼此学习,提高效率。小银行做得好,大银行可以模仿,有后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小银行做得不好,大银行可以捡便宜货,收购之。
新银行做得好不好,全凭本事。资本主义的精神,就是企业家盈亏自负。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政府不会给任何银行隐形兜底。大家都冲到市场上去厮杀,刀光剑影之下,银行的客户自然就受益了。
商业银行是国之重器,新兴的经济利益阶层已经拿到了入场券,大戏才刚刚开始,请各位尽情欣赏,但切记请看好你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