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里面的人多喜欢称呼郑会轩为“园长”,作为荼啡茶都市新概念连锁茶馆的创始人,日日与各种茶品打交道的他,被朋友笑言是在经营“茶园”。
有过多个特许品牌运作经验的郑会轩,希望能将荼啡茶打造成东方茶文化的星巴克。
做东方茶文化的星巴克
这个“茶园”的“园长”,并非做茶出身。此前,他是特许经营领域品牌投资、营运管理和市场推广的高手,为多个知名品牌操盘做特许经营,属于郑州最早做连锁经营的一批人。
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郑州、北京两地跑,与人聊天谈事也多约在星巴克,不管懂不懂咖啡,都先点上一杯,“因为这看起来很时尚”。
“荼啡茶”的概念,也正源于他与朋友在星巴克的一次偶然聊天。朋友说的一段话,让郑会轩至今印象深刻。“他说,你看星巴克能开到世界各地,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中国人大多数还是喜欢喝茶的,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像星巴克一样简单地喝茶聊天的地方。”朋友无意间说的这段话,郑会轩听起来感觉身体里面像过了一道电,随后,朋友再说什么东西他都没听进去,脑子里面一直盘旋着“星巴克、咖啡、茶”这几个词。
茶与咖啡没有优劣之分
有人把茶馆看作是一个“养老事业”,喝茶聊天,消磨时光。而郑会轩则是经过严谨的思考和评估之后,看中了其背后的“大市场”。
在郑会轩看来,茶与咖啡这两种饮品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可为何大家对咖啡如此推崇,茶馆里却冷冷清清?这背后有几大原因。
“咖啡侵占饮品市场,其背后是文化的迁徙。文化一般由先进生产力地区向落后生产力地区迁徙,咖啡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地区的文化,随着茶馆逐渐没落,人们喝茶聊天的地方转向‘高端’的咖啡馆是大势所趋。”郑会轩说,如今茶馆的没落,也并非茶这个产品的没落,而是茶馆这一商业模式的没落。
“目前很多茶馆在做茶道表演、茶文化表演等,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爱喝茶,但是并不需要一道茶泡三遍。”
“荼啡茶”这一略显拗口的名字,是郑会轩经过再三思考定下来的:“荼”是古汉语中对茶的称呼,代表对传统茶的传承;“啡”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着学习;最后的“茶”,更多的是面向年轻人的定位。此前,郑会轩做每一个项目都要看项目的赚钱能力,能否赚大钱、赚快钱是其参考目标,这次,他的团队先把收益放到一边,着眼于未来的大空间。
“以往的茶馆模式已经固化,荼啡茶没有咖啡只有茶,但却拥有和咖啡厅一样的自由空间,都市白领在家和公司之外都需要第三空间,这背后的市场非常大,可以说是没有上限的。”郑会轩说。
有想法,先上路,再推广
说到投资及选项目,郑会轩提醒创业者注意,不要等到所有事情都想透了再创业,“有想法了先上路,看准大方向,然后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以荼啡茶为例,在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郑会轩及他的团队迅速做调研、组团队、找资金,很快开起了第一家店。
2012年5月,荼啡茶1.0版本在中州大道郑汴路口的凯德广场开业,这家店有着现代、简约、时尚的风格,店中不少地方可以看到中国元素。
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及总结,2013年7月,荼啡茶国贸店开业,郑会轩称其为2.0版本,和1.0版本相比,没有主餐,没有咖啡,更加纯粹。
今年6月份,荼啡茶紫荆山店开业,3.0版本的荼啡茶,基本架构已经完全提炼好,主题风格确定,店铺面积150—200平方米,目标客户群为25—45岁中高收入商务人群,产品结构以传统茶加单杯茶饮为主。
经过3年时间的积累,下一步郑会轩计划放手大干,预计今年将会增加到15家店铺。
郑会轩说,未来的8—10年,是荼啡茶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的愿望是任何一个有星巴克的地方都有荼啡茶。”
像咖啡馆一样突出时尚气息
虽然以前并没有接触过餐饮行业,但郑会轩仍然迅速地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营销推广方式,他认为经营不同行业的关键内核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只要套上不同的漂亮容器,就能开辟一片新的领域。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想提高用户体验度,产品本身无疑是重中之重。”郑会轩重视产品的研发,他不但积极地和高校、研究所合作开发新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顾客的评价和建议。
在荼啡茶里,不但有品种齐全的传统茶饮出售,还不停地在推出适合年轻人的新品种。翻看点餐牌,尽是一些闻所未闻的名称:红茶卡布、玫瑰冰火布奇,这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名称搭配着漂亮的图片,并不会让人有故弄玄虚之感,反而激起了年轻人的好奇心。
店内的装修风格,郑会轩没有刻意追求那种传统茶馆的古色古香,而是像一些知名连锁咖啡馆一样,突出时尚气息,同时重点照顾客人的办公、社交需求。店内既配有电脑,也有供多人围坐的长条桌,还有注重私密性的卡座。
吸引顾客、迅速扩大知名度是许多开业不久的餐饮店的首要任务。开业之初的荼啡茶也推出过一些大幅度的促销活动,这些活动常常同时要求顾客把店铺信息或者评价发布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去,从而在年轻人当中“存在感”大增。
由于饮品店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交功能,郑会轩也非常注意通过活动来聚拢人气,在店内长期举行一些聚会或讲座,有意将这里打造成受到年轻人认可的社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