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0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零距离”服务新生代农民工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积极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
□ 陈过房

 

  在农村发展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悄然兴起,他们或是在本地创业就业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或是走出去从事二、三产业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比较高,不仅仅是从事简单、重复体力劳动的进城务工者,他们的金融需求存在多元化特征,又各有特点。

    近年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情系农民工,发挥自身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发家致富,让农民充分享受到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实现农民工金融服务的“零距离”。

    精耕小额农贷品牌/让农民工实现创业致富梦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与时俱进地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扩展服务对象,由传统耕作养殖户拓展到其它种养、加工、商运和从事各类产业经营的农户;提高授信额度,对农户授信额度由原来最高1万元,逐步提高到3—5万元,对文明信用农户的最高授信额度提高到20万元;实行优惠利率,小额农贷利率上浮幅度控制在20%以内;推出百福惠民卡,把银行卡功能与小额农贷授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小额农贷信息化管理。

    在贷款投放力度上,该省农信社确保小额农贷投放每年增长20%以上,支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形成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赣州市章贡区蟠龙镇,一个有着4万余人口的大型乡镇,位于镇上的赣州农商银行蟠龙支行,长期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该镇蟠龙村的苏某,2006年在该支行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万元在镇上开了一家奶粉销售店,数年苦心经营,现其经营规模已经有5家分店,员工20多人,2013年营业额500万元,利润达50万元。根据其经营情况,蟠龙支行于2013年9月对苏某授信25万元,有了资金扶持,苏某的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

    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突破农民工融资担保瓶颈

    通过发掘各类中介组织、各种专业协会等信用资源,江西省农信社把贷款受益各方组织起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构建“信用合作+专业合作”等新型信贷模式,大力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业务。

    同时,针对产业集群和同类生产经营户,采取联保的方式进行综合授信,推进信用共同体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不需要客户提供抵押,切合农民工创业而无正规抵质押品的融资需求,能最大限度地突破农民工创业抵质押难的问题。目前,江西省农信社累放各类信用共同体贷款超过200亿元,为大量的农民工创业提供了金融方案。

    鹰潭余江县微型元件产业已发展到50多家,该产业大部分企业共同出资作担保基金,实行信用捆绑,组建信用共同体,鹰潭农商银行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资信情况,分别给予信用共同体贷款支持。8年来,该行累计发放微型元件信用共同体贷款1.2亿元,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率达100%。

    构建金融服务安全模式/保障农民工支付结算安全

    江西省联社每年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反假币、反洗钱”等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车及宣传资料,在当地电视台播放金融知识短片,组织成员行社深入辖内各乡村镇,帮助当地百姓识别假币、辨别诈骗短信、自助设备取款安全、银行卡密码保护、贷款申请需求、理财等基本金融业务需求,使广大群众学会自我保护,保障资金安全。

    在今年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中,泰和县联社加大差异化宣传力度,大力推行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运行,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不同的农民工,宣传引导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倡导安全便捷的支付结算途径。在全辖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支付清算系统宣传活动,抓住元旦、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和提前返乡返程重要时机,重点开展现代支付知识以及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宣传活动,培育农村地区现代支付理念,促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化支付手段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开展了金融普法宣传“进四区”活动,帮助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增强金融安全意识,远离非法集资,切实维护金融权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