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件事做起来比较难:一件事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另一件事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要将精益融入形成已久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对企业而言,显而易见的是精益生产方式在组织生产运作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大多数企业精益转型的努力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人们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那如何才能做成这件事情呢?
企业精益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精益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以精益思想为导向建构的企业文化,在已有企业文化注入与形成新的内涵,通过这种“文化上的改变”和传导,可以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提升精益管理的执行力。将精益意识和理念,贯穿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过程和所有环节,让生产力各个要素的能量充分释放和奔涌起来,就能大大提升精益管理的执行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新的动力和支持。
融合面临的问题
1.对精益的理解存在偏差。较多的企业员工对精益理解存在,认为“做精益”就是“减人”,从而使得精益项目刚开始时,存在一定阻力。
2.如何统一不同层次的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一般来说,高层人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必要性的认知程度比较统一;中层管理人员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而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相对较浅,还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
3.如何将精益企业文化转变为企业内部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沟通顺畅、行动迅速、高效协同的精益型企业文化的优势局面。
融合的关键
以精益思想为导向,深化、建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主要以下三点关键因素:
1.激励导向,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形成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精益价值观。
2.理念认同,发挥凝聚效用。精益文化的建设从相信员工开始。首先,要依靠员工,高度信任员工。其次,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让员工有能力发现生产中的各种浪费现象并能自己分析解决。最后,要充分授权给员工,加大他们的决策范围。
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各层级的员工掌握精益生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此,要动员和倡导全体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从企业经营层到各个岗位的员工都树立起精益意识,掌握精益原理。
3.制度创新,体制保障。学习和推行精益只有理念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强制机制。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理顺价值差异,统一管理思想。在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形成以精益价值观为导向的企业共同语言和准则,提高运作效率,塑造整体形象,增强精益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持续健康增长领跑。
融合的成效
企业通过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可以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从而形成了本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从精益管理的实践中提炼和形成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通过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组织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影响。进而可以说明,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它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提供的动力和支持是持久而强大的。
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精益的注入使得企业拥有了精益文化,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从而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以精益理念和思想指导的精益管理文化理念不应只是写在文件中、挂在墙壁上、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而应该变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坚实执行力。从思想到行动,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来自对企业价值和经营管理终极目标的思考,来自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的理解,是将企业文化规律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理性自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旦将精益包含的理念和思想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必将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建构和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