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药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14〕8号)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4个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了2014年第一批农药监督抽查结果,涵盖了蔬菜、果树、茶树、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上登记使用的农药产品,涉及26个省(区、市)和境外的农药生产企业。本次共抽查、检测农药样品981个,合格样品913个,合格率为93.1%,比2013年农药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85.0%)提高了8.1个百分点。不合格样品68个,不合格率为6.9%,其中,检出假农药(标明的有效成分未检出或检出其他非法添加农药成分)30个,占检测样品总数的3.1%,占不合格样品的44.1%。
质量抽查结果特点为:单剂产品质量高于混剂产品;杀菌剂产品质量好于除草剂和杀虫剂产品;大豆和水稻用药产品质量高于其他作物用药。从检测情况来看,质量不合格产品存在以下三种主要问题:标明的有效成分未检出;擅自添加其他农药成分;有效成分含量不足。
本次共抽查农药产品标签993个,合格标签878个,合格率为88.4%,比2013年农药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75.9%)提高了12.5个百分点。不合格标签115个,不合格率为11.6%。对不合格标签按违法行为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假冒、伪造、无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登记证过期的有37个,占不合格标签的32.2%;农药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和剂型标注不符合规定的有23个,占不合格标签的20.0%;擅自扩大使用范围的有36个,占不合格标签的31.3%;毒性标识不符合规定的有16个,占不合格标签的13.9%;生产日期或批号不符合规定的有4个,占不合格标签的3.5%;商标等标注不符合规定的有51个,占不合格标签的44.3%;安全间隔期等注意事项标注不符合规定的有28个,占不合格标签的24.3%;企业名称及联系方式标注不符合规定的29个,占不合格标签的25.2%。
(农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