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企融资有序平稳

□本报记者 王 敏

    又是一年收棉时,今年不同的是,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结束,棉花企业将按市场价格收购、出售棉花。市场放开了,虽然对棉花企业收购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会出现融资难问题,但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棉花企业负责人均表示,放开棉花市场利大于弊,看好棉花入市。

    由于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全面退出棉花收储,部分贷款银行认为2014年收购、加工籽棉、销售皮棉的风险上升,不仅轧花企业占用的贷款资金量大而且占用的期限将延长,一些地区银行要求棉花加工企业账户保留一定量的保证金或提高账户上自有运营资金的数额。部分贷款银行在4月份就开始审核轧花厂2014年度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资质、授信额度等指标,对于那些账户上无存款、无应收账款、无存货状态的棉花企业,即自有资金为零的企业,将认定为自身抗风险能力也为零,贷款银行或对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企业进行清理。据山东中田棉麻有限公司董事长关伟介绍,目前企业贷款事宜一切正常,并未受收储政策结束的影响,但是今年山东部分中小棉企的融资有一定的难度,银行在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方面更加严格,贷款额度也有所减少,有的企业还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但这些情况并不普遍,记者采访了河南等地的棉花企业负责人了解到,大部分棉企贷款情况正常,目前并未出现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已经和农发行对接,今年的形势和往年差不多,并没有出现融资难的问题。”河南省豫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告诉记者,银行在企业评估方面更加严格了,但是资金还是到位了。

    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机制在新疆实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新疆棉花的市场,棉业的融资情况良好。据南疆一些轧花厂反映,由于2013年度籽棉收购开秤早、收购量低、交储竞拍入库比较顺利,因此截至1月中旬已基本全部收回交储货款,结清农发行及其他商业银行支持收购贷款,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实现“双结零”,目前正在同相关贷款银行解冻贷款风险保证金、自有收购保证金等相关事宜。

    市场放开,虽然收购上有一定的风险,但企业负责人对未来棉花市场信心满满,对于棉企来讲,取消收储政策的利大于弊。

    “风险会有,所以要边收购边看,如果价格高走或平走都没问题,如果价格越来越低那么就会谨慎收购。”尽管有风险,李进仍旧认为今年的形势要好于收储的年份。“因为现在收购的就是商品棉了,市场有棉花了,作为流通企业就有作为了,往年都是收上来给国家,棉企没有棉花,没生意可做,现在企业有选择权了。”李进认为总的来说放开市场肯定是利大于弊。

    棉花的定价权还给市场后,改变了以前由标准来规定各指标如何综合形成品级,进而推出价格的问题,还市场以权力,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性。相信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会逐渐形成一个活跃的、有序的、发展的棉花市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