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汇天下茶人 享六堡茶韵
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在梧州召开
□ 本报记者 安明霞

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共同品鉴六堡茶。
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上精彩的节目表演。

    10月20日,全国茶业界近800人相聚两广之源、西江明珠的历史文化名城——广西梧州市,共襄茶业界一年一度盛会—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并同期举办了六堡茶博览交易会。本届盛会是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梧州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承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原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中共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重点产茶县、茶行业百强企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单位的代表出席了盛会。

    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首先致辞。他说,梧州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广西的东大门。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无霜期长,降雨量多,非常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造就了六堡茶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农业经济作物。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梧州举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2012年在梧州举办了“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六堡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启动了振兴六堡茶计划,拟规划建设全国最大六堡茶产销及加工基地,政府每年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力图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梧州市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目前,梧州茶园面积6.58万亩,六堡茶加工企业35家,年产量近10000吨,产值10亿元以上,涌现出了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本次盛会的召开,对宣传六堡茶、促进六堡茶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王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也先后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了2014年度行业调查结果,并对2014年度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的前十强代表、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六堡茶品牌进行了授牌表彰。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精彩的会旗交接仪式。在雄壮而悠扬的乐曲声中,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会旗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转交给下届年会承办单位——河南省信阳市。

    本届年会以“质量安全、品牌建设、转型升级”为主题,在上午的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副主任姚坤就《证明商标与茶业品牌体系建设》作了报告,全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农副土特产品证明商标申报情况及茶业公共品牌体系建设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监一司处长聂大可就进一步提升茶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农业部种植业司经作处调研员封槐松发布了近年来农业部整理的相关茶产业调研数据,并就茶叶种植和生产两方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以上三位专家的重要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在下午举行的“中国黑茶(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作了《2014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解读》报告,权威的信息发布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肯定与赞扬;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梁月荣、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分别就《我国黑茶产业现状与六堡茶发展战略思考》、《我国茶叶品牌建设》、《茶界呼唤行业经营家》进行了报告;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厂长刘泽森则就《质量生命 品牌为先 创国际名茶》与《传承六堡茶文化 发展六堡茶产业》进行了汇报。嘉宾深入浅出地从质量、生产、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六堡茶产业进行解析令在座听众受益匪浅。 

    21日的年会上,还将举行四场分论坛,昌宁县人民政府、北京淘礼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茶贸生活馆、山东科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和企业的知名专家与企业家与行业同仁分享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新时代的电商变革、茶产业新业态、茶叶质量安全与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心得与体验。

    同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年会期间还举办《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十年回顾展》,发布了《2014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与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西江明珠·六堡茶韵”历史文化展,组织参会代表参观梧州茶厂等梧州六堡茶知名企业,让八方来宾全面领略了六堡茶产业的历史沿革和蓬勃发展势头。开幕式正式举行之前,梧州市文艺团体还演出了以茶为主题的文艺节目。

    (2014中国茶叶经济年度各奖项详见B6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