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主要经营市场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然而,面对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四改并举”的大环境,互联网金融和各路“金融诸侯”正在蚕食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面临的竞争前所未有,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当前存贷利差盈利手段已不再是各大银行的宠儿,2013年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由2012年的19.5%上升到了22.5%,而农信社非息收入占比却微乎其微。如何发展中间业务、打造利润增长新极点,成为摆在农信社面前一道必须跨越的鸿沟。
外部严峻的金融竞争形势和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迫使农信社必须拓展中间业务。
一是当今整体经济环境和形式促使其发展中间业务。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业存贷差利润减少,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使得贷款需求大幅减少,这对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信社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农民剩余资金的管理和再升值需求旺盛,资金跨地区往来非常普遍,因此推出理财和电子银行等中间业务既满足了广大客户的需求,又能寻找到获得利润的新渠道,不失为一个双赢的选择。
二是农信社自身的改革发展推动其发展中间业务。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中间业务以其低风险高收入的特点已成为当今各大银行的新宠。农信社发展中间业务不仅拓宽了盈利渠道,对于提供多元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培养多方面人才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中间业务自身的优点吸引农信社拓展此类业务。中间业务较银行业传统资产业务而言具有风险小、盈利稳定和自由度高等优点,银行在获得可观利润的同时面临更小的风险,对客户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面对思维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低、缺乏专业型人才和强大的科技支撑等软肋,农信社要想发展好中间业务还需“强筋健骨”。
一要认清经济形势,转变经营理念。转变过去过度依赖存贷差获取利润的旧观念,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克服畏难情绪,拓展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法,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二要提高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农信社要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理念,不断开发新产品,有选择性地开展中间业务,在追求业务规模的同时,重点培养个别业务。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使中间业务产品和使用流程在同类竞争者中能够保持明显优势和对客户较强的吸引力。
三要建立规范制度,打造专业型人才队伍。农信社应加大中间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开发力度,通过自身培训、互相交流、实战模拟等方法加强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同时完善奖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宣传力度。农信社本身专业化道路才刚起步,主要面向的客户人群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因此在发展中间业务时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的金融需求出发,有重点地发展中间业务。农信社可依据自身主流客户群体特点,通过已经日臻完善的支农营销网络大力推广中间业务,增强广大农民对中间业务的了解和信赖,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间业务的便捷性和高收益性,提高其对中间业务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