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出口亚洲食品须过“三关”


 

    亚洲市场其他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大陆食品输出的主要目的地,年出口额超350亿美元。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及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地区都加强了食品监管,以下热点问题须引起出口企业重视。 

    化学污染。1月至8月,仅日韩两国对我国出口食品质量通报达314次,其中因化学污染达157次,占比达50%。年初以来,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多次发布食品法规修订案,补充修订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农兽药残留种类及限量。

    卫生安全。1月至8月,仅日韩两国因此类问题对我出口食品通报次数达79次,占比达25.2%。8月初马来西亚修订食品安全法,加强对食品发酵用微生物使用管理。在食品微生物测试标准规范方面,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修订发布了食品中微生物的一般检测程序及李斯特菌等项目的检测方法。

    标签信息。今年以来,亚洲各国及地区频繁更新食品标签法规并呈现三方面趋势:一是开始重视营养信息。如马来西亚尤为注重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标示,8月11日公布了食品法规修订案,添加了关于在婴儿配方奶粉和后续配方奶粉中部分成分的营养配比及功能声明的内容。日本近日发表声明要强制参考国际营养标签体系,强制要求标注营养信息。二是逐渐关注转基因信息。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均发布多类转基因产品的标识要求。三是加强审核标签细节。马来西亚甚至严格规范食品标签中品质等级显示用语。

    专家提醒,食品出口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外贸经济增长点,但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频繁升级必将影响我国食品出口产业发展,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强化“自律”。企业要严格把控原料源头,切勿使用劣质原料,要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切勿为缩短工期而盲目减少生产工序;要按规定严格布置工厂生产环境,严防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外界污染。

    二要严密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实化“自保”。关注出口市场技术贸易壁垒更新动态,及时掌握最新资料,以此来指导产品设计生产。重视国外产品质量通报信息,了解相应最新关注热点,针对日本等国家对发现问题产品提高监视检查频率等特殊规定,警惕某类产品的通报事件。

    三要持续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深化“自强”。积极参加最新国际技术法规宣传贯彻会及相关培训,提高企业对国际法规的理解,加强自身质量监控能力。向检验检疫、行业协会等部门寻求技术、政策扶持,合理规避风险,全力配合监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管,实现“检企合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蒋小周 方科益 陆倩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