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助力青年创业加足“马力”
——内蒙古察右后旗农村信用联社支持青年创业贷款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李 阳 通讯员 李 默

图为该联社工作人员在创业贷款户的大棚里做贷后检查工作。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在经历一番漂泊后,返乡走上了创业之路。然而,资金短缺往往成为了他们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返乡青年农民及时获得创业资金,已成为内蒙古察右后旗农村信用联社不断探索的重要议题。该联社经过反复论证,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新模式,并经试点验证后在全旗推广。

    “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有效降低了自主创业门槛,增强农村青年创业者的信心和勇气,减少因资金困难给创业带来的阻力,积极鼓励和支持辖内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该联社董事长刘飞军向《农村金融》周刊记者介绍了开展青年创业贷款产品的理念。截至目前,该联社已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1109万元,有效化解了青年农民创业资金短缺难题。

    创业贷款促增收

    察右后旗任家村有一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夫妇——潘丽夫妇,大学毕业后小两口并不眷恋城市的生活,回到家乡当起了“羊倌”。虽然很多人不太理解,但潘丽有自己的打算,她怀揣梦想、义无反顾加入到了还乡的创业大军当中来,并很快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佼佼者。

    经过两年的努力,潘丽夫妇养的羊规模逐年扩大,从一开始的20只羊,到现在的60多只,年收入达到近十万元,成为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我们从来都不缺创业热情,惟一缺的是创业资金。” 潘丽笑着向记者回忆起了创业经历时说道。

    当时解了潘丽夫妇创业的燃眉之急的,正是察右后旗联社推出的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使他们在创业初期最困难之时得到了扶助。“由于有了这笔五万元贷款的支持,才缓解了饲料的压力,我们的事业起步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潘丽向记者说起了农信社对他们的帮助。

    如今潘丽和该农信社的合作关系逐渐加深,良好的信用和不错的收益回报使她也成为了农信社的优质客户。

    据了解,该联社推出的农村青年的授信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农村青年可根据自己对贷款的实际需求,只凭授信贷款证和本人身份证,随时能到农信社办理授信额度内的贷款。

    除了简化贷款手续外,该联社还实行优先授信和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优惠政策,根据农村青年创业授信贷款享受贷款优先的政策,农信社优先安排相关贷款,确保及时满足创业贷款需求。

    转变观念做经营

    为提升经营水平,该联社一方面注重多种媒体形式的宣传,另一方面还深入农户实际调研,主动营销信贷新产品。

    《农村金融》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联社充分利用传单、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形式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他们设立宣传点,利用乡党员电教、宣传栏、宣传单对农村青年贷款的申请条件、办理手续和操作程序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将申请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要求和操作规程上墙公开。通过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农村青年对创业贷款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该联社董事长刘飞军向记者介绍说,有志创业的农村青年经本地团组织推荐可以向辖区内的信用社申请,也可由团委直接向联社推荐。经后者推荐的款项需要者,在推荐时应着重介绍农村青年姓名、创业示范项目、产业名称、基地规模、生产能力及市场、资金需求、受团内表彰等相关信息。

    通过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该联社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并及时发现了自身支农方面的不足,找准信贷切入点,改进信贷支农的运作模式,使信贷资金真正发挥支农导向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在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过程中,该联社以解决青年农民贷款难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青年农民创业贷款为创业的农民青年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新时代的青年农民主力军,使农民群众深深体会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有效促进了该联社的业务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