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按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新疆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结束了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旨在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前不久,内地也相应出台了棉花补贴政策,以保护棉农利益。自此,中国棉花新政登上舞台。棉花新政元年,棉花企业收购资金、棉花市场情况如何?棉花生产又将怎样?本报记者采访了棉纺企业、棉农,探析上述问题。
2014年,随着目标价格改革的逐渐深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棉花价格开启回归市场化进程。目标价格实施后的第一个新棉季,棉市疲软,棉花价格呈下跌之势,大部分棉农对市场持观望态度,惜售情绪严重。同时,企业收购也相对谨慎。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国各地棉花收购进度较去年明显减缓,成交清淡。与此同时,今年支持棉花收购的政策性资金也较往年收紧。
新疆:保收购 钱等棉
11月的新疆,冬天的味道已经非常浓烈,漫天雪花飘飘洒洒。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往年此时的棉花收购工作已基本结束,但今年棉花收购工作才刚刚过半。尽管收割机械化程度在提高,但这一季棉花因遭遇自然灾害而减产并晚熟,加上国际棉价下跌,棉农观望惜售,企业收购也相对谨慎。
对于大多数棉花企业来说,收购环节中资金是否能够“钱等棉”更为关键。因此,作为棉花收购资金最主要的供应者——农发行在棉花收购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棉麻公司总经理李成表示:“去年还有很多商业银行愿意贷款,但今年全靠农发行在支持,收购开始前铺底资金2亿元早已到位,保障了前期工作的正常开展。”
新疆呼图壁县大丰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志对记者介绍:“今年棉花收购速度比较慢,棉农看到价格不高,交货积极性也不高,大家都在观望。因此,前期收购资金能否顺利到位,对我们棉花收购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不过,在农发行贷款还算顺利,我们今年贷了6000万元,比去年少贷了1000万元。因为棉花市场疲软,我们暂时不需要那么多的收购款。”
为了配合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也考虑到新疆是棉花主产区,今年农发行首次提出在新疆和内地实行差异化策略,将新疆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全力保障新疆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促进目标价格改革顺利实施。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掌握节奏、分段放行”的思路,农发行将棉花收购贷款向新疆战略性客户和黄金客户适度倾斜,做好贷款额度核定和核准,提高审批和支付效率。对已经认定贷款资格的企业,农发行积极支持他们“敞开收购、顺价销售、专款专用、防范风险”。同时,考虑到相关市场主体对新的政策环境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为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责,保障收购资金供应,农发行划出了收购底线,即不能在农发行开户贷款企业中出现棉花收购“打白条”现象,也不能出现系统性信贷风险。
不过,鉴于今年棉花市场不景气,农发行的政策性资金也略有缩减。据悉,2013年,为保证新疆的棉花收购工作,农发行新疆分行投放棉花收购资金约650亿元。而在今年,农发行对新疆收购资金预计投放量500—550亿元, 其后将根据收购需要再继续追加。
内地:门槛高 贷款难
由于农发行提出在新疆和内地实行差异化策略,再加上内地与新疆补贴政策的差异化,以及内地棉花市场不景气,内地棉企在农发行想要获得贷款非常困难。安徽省东至县的一位棉企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农发行贷款监管特别严,只要不开秤收棉,农发行就会催企业收购,怕把款用在别处,而且保证金要交几百万元,加工的皮棉销售不出去,保证金就不能提出。农发行为了降低资金风险,对籽棉收购价格高于3元/斤的企业不给贷款。但是现在的行情,3元钱根本就收不上来棉花。棉花生意真是难做啊!”河北保定银祥棉业有限公司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公司副总经理白昌平告诉记者:“当地的农发行随时关注棉花的市场价格,根据价格不断调整对棉企的贷款额度。“棉花价格一波动,我们申请的贷款就很难获批。即使获批,农发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给我们贷款的比例也会减少很多。”
目前,内地很多棉企都只能通过从其他商业银行来获得贷款。“今年我们这些棉企的日子真是不好过,两头受气。银行不给贷款,棉农不愿卖棉。现在收购过半,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农发行的政策性贷款我们一分钱也没贷到,门槛太高。手续太繁琐,根本不适合我们这些小企业。”山东临清市银鑫棉花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美涛非常无奈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在工商银行贷了500万元,比去年整整少了300万元。棉花市场不景气,商业银行对棉企的贷款也很谨慎。”
当前国内棉花加工能力过剩,远超当前国内棉花产量。此外,棉花加工企业的资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发行对拟支持的企业进行了十分严格的甄别筛选,并严格要求“专款专用”。为了控制风险,农发行加大贷款监管力度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样一来,棉企的压力就大了许多。10月下旬,湖北的棉花收购价格一般在3.3—3.35元/斤,价格高于3元/斤,申请农发行贷款就比较困难,多数企业只能自己出资收购。高价收购也存在一定风险,收购有数量了,还要注意棉花质量,质量好的皮棉销路才能好。后期皮棉销售是否顺畅,这对于企业来说,又是一个坎儿。
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第一年,棉花市场上的每一个链条都还处在磨合期。比如,农发行准备了资金,做到了“钱等棉”,但是棉企收购价格低就收不到棉花,价格高又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在棉花市场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棉企和农发行都有自身的立场和考虑,这一矛盾不可避免。因此,还需要各地政府对如何支持棉花产业发展多做探索,以此来促进棉花产业能够正常健康发展,确保棉农、棉企利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