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1930年入党、1931年入伍的老红军,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建国后因伤转业返乡,直至1994年离世,虽然一直享受着离休干部待遇,但后半辈子仍保持着部队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刚直个性也从未改变。受他的影响,我学会了“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让我的人生受益匪浅。
父亲文化不高,但经常受邀到学校讲传统、到单位讲党课,虽然语言朴实无华,却自始至终蕴含着“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道理。在外,他告诫后辈如此,在家里,对我们姐弟仨的教育更是这样。父亲56岁得子,而我作为这个唯一的儿子却从未得到父亲的娇惯,反而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一次玩弹弓打鸟,鸟没打着,却把人家的窗玻璃打烂了一块。碍于父亲的情面,人家没为难我。隔日父亲知道了此事,把我训了一顿后还拽着我登门赔礼道歉,硬赔了人家3块钱。
“文革”时期,从开始的文斗逐渐演变成武斗,老家湖南会同也不例外。每天夜里,不是这里辩论,就是那里武斗,有两次,一个小学温姓老师和一个粮管所的干部因两派斗争被打得不省人事,是父亲挺身而出才使他们转危为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父亲的一言一行,在我幼小的心里打下了烙印。从“文革”初上小学,到“批林批孔”读中学,再到“上山下乡”热潮中读高中,我们可以说是被耽误的一代人。那时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要好好读书,学到真本领,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正是在父亲的教诲下,在初、高中阶段我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潜心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使我受用终生。虽然没有赶上恢复高考,但高中毕业的第二年,我有幸被招工分配在家乡供销合作社工作,成为一名化肥仓库保管员。这可是个苦差事,苦脏累不说,刚开始化肥农药的味道就把我熏得头昏脑胀、茶饭不思。有好心的同事劝:“叫你父亲跟主任说说,安排坐办公室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但是父亲“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让我没有做这样的选择。此后,我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保管员干到开票员再干到农资部经理,一干就是十余年。
分田到户的第二年,有一个老表的100斤中价尿素票过期了,缠着我网开一面。那时中价与议价的差价是整整60元,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见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心软了。几天后,那人找到我家里,为表谢意送来了5斤花生,我再三推辞,他扔下袋子就跑了。父亲了解原委后认真地说:“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你帮助确有困难的人是对的,但东西坚决不能收!”父亲一句话,弄得我骑自行车摸黑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夜路,才费尽周折找到这位老表家把东西送还。路上还摔了一跤,至今膝盖上还有一块小疤痕。不过,正是这块不起眼的疤痕,叮嘱我时刻记得“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家风。
如今,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20年了。从乡镇到县城,从做管理到做事务,父亲培育的家风一直在警示着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虽然至今我还是宁都县供销合作社的一般干部,也听惯了熟人常说的“凭你家庭出身和能力水平,没上个台阶亏大了”的惋惜,我总是一笑置之——看着满书柜的荣誉证书,我可以理直气壮:今生无憾!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