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场饱和是机遇

□ 段奇清

 

  但凡做企业的,最怕自己的产品市场呈饱和状态。可有一位企业家,越是有某种产品市场饱和他越是进入。

    他说,市场饱和才是机遇。

    1985年,他放下铁饭碗自己创业,创办了重庆长江书刊公司。到了1989年,他已是重庆最大的书商了。但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出版业是很难做大的,即便能做大,进度也非常慢。于是他主动退了出来。

    他想进入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制造业,可是做什么呢?1991年的一天,一位经营校办摩托车厂的朋友与他聊天,向他诉说了处境的艰难: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有号称“摩托车之王”的“嘉陵公司”和摩托车产量名列全国第二的“建设集团”的打压,企业步履维艰。听完了朋友的诉说后,他却紧紧握住了朋友的手,高兴地说:“谢谢你!你让我受到了启发,给我指明了方向。”听说他要进入摩托车产业,朋友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他说:“怎么会呢?这可是机会啊!”

    果然就是机会。

    他以仅有的20万元资金进入摩托车行业,短短10年,他的资产就已攀升到数亿元。当然,当年的20万元资金是办不了厂的,他先是成立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可是没有配件样品,怎么研究?他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反正市场上摩托车过剩,厂家的部件生产出来了,大多堆放在仓库,这不是机会是什么?

    他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来,一边研究,一边搞组装。最初,只有9名员工,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发动机的组装也紧张有序。事情按他的想法发展,没几天,一台台发动机就进入了市场。每台售价1998元,扣去成本1400元,每台净赚近600元。

    4个月后,等到“建设集团”突然醒悟过来,不再卖给他一个零件时,他已赚取500万元利润,而且由他们设计的关键配件已由配套厂家生产出来了。

    市场饱和,产品难销售,其他厂家的脚步就慢下来了,这对于他也更是机会。别人慢,他就快,以快去抢占先机。不错,他的快主要在研发新产品上。从1991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新产品问世。特别是在兴办摩托车企业之初的1992年,他先后研制出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和100毫升的电启发动机,仅此两项全国独一无二的新产品,就让他当年的帐上多了3100万元的利润。

    1994年,他的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国摩托车行业极具实力的企业之一。可是,他又要寻找新的机遇了。一天,他突然把目光盯在了汽车行业上。有人又开始提醒他了:眼下汽车市场不光是饱和,而且是严重过剩,你进入汽车行业是不是太晚了!

    他说:“这才是机会!在汽车供不应求、利润空间很大的时候,原有的那些企业能轻易让你进吗?正是汽车行业出现了过剩,许多人对这一块市场不是很热衷了,我们民营企业这时进入才不会有什么阻力。”

    这次进入,他还是采取了他一惯的战术:快速创新。2005年3月30日,在重庆国际汽车展上,他开发制造的力帆520轿车揭开了神秘面纱,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人眼前为之一亮。2010年,他的公司已拥有了年生产微型汽车及客车各10万辆、工程车30万辆的能力。

    关于快,他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观点:拿破仑的军队为什么常胜?因为他的军队行军的速度是每分钟130步,而其他欧洲军队只有70步。只有靠创新,靠动作快,才能打天下,自己才能够迅猛发展。

    是的,他就是力帆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尹明善。2010年11月25日,力帆股份正式在上海交易所开盘交易,尹明善由此迈入百亿富翁行列。2013年,力帆销售收入已过百亿元,产销汽车15万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