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资金互助社:盛名下暗藏危机
多因素影响其发展 成立需量力审慎
□ 本报首席记者 米雅娜

 

  面对金融机构对农业的高门槛,成立农民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社被认为是一条解决农民资金“瓶颈”问题的光明道路。现实需求和极高的社会期许,使得很多合作社对成立资金互助社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然而多年后,从业者的态度愈发理性。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黄学训便是其中一位。“瑞安目前全市有1000多家农民合作社,但是符合发展资金互助社的并不多。”黄学训直言,“合作社搞资金互助有一定的门槛,如果达不到这些条件,就算成立起来,也会流于形式。”

    小生产致互助社形同虚设

    黄学训表示,要成立资金互助社,首先社员应该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大户。以温州瑞安为例,他详细讲解了社员生产规模对互助社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瑞安人均约7分地, 一个家庭也就2、3亩地,对资金的需求都不会太大。很少会有资金缺口,即使有,也可以通过求助亲友解决,用到外部资金可能性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即使成立了资金互助社也难以正常运转。但是,如果多数的社员都具有十几亩地的生产规模,出现资金“瓶颈”的几率比较大,就会有成立资金互助社的客观需求。这样资金互助社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避免形同虚设。

    黄学训同时表示,资金互助社在产业链较长的合作社里更能充分发挥作用,互助金在使用上的风险可以大大降低。他表示,产业链较长的合作社社员生产领域对农资的赊销可以在加工销售等环节直接扣除,大大降低资金互助社的现金流量,成本、风险都大为降低。此外,在联合社或者更高一个层次的合作组织基础上成立资金互助社更有利于发挥其互助功能。黄学训表示,合作社内部社员在生产上没有季节差,资金使用时间会过度集中,因此单一种类生产的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很难健康运行。目前很多地方探索在联合社基础上成立资金互助社, 这样既不突破封闭运行的原则,又可以在不同合作社之间起到资金调剂的作用,避开彼此的生产高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不民主致互助社“劫贫济富”

    合作社的不规范管理会严重干扰资金互助社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也是黄学训对资金互助社担心的问题之一。他表示,在工作中发现不少资金互助社中出现了少数社员长期占有资金的情况。此外不同社员使用资金利率不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与资金互助社“所有社员公平使用资金”的初衷相悖。“这源于资金互助社没有民主科学管理,致使互助社被个别大户或者工商资本所控制。合作社科学民主管理无法一步到位,除了受合作社发展程度、规模、合作社社员主观意识等内部因素影响外,有关资金互助社的政策规定存在的漏洞助长了这种不规范。在有关资金互助社资金来源的规定中,对单个社员的出资比重有明确规定和最高占比限制,但是对家庭社员却没有明确规定,这就造成不少属于一个家庭的社员,每个人的出资比重都符合政策,但是家庭成员所有资金加起来的比重超过了政策规定的上限,致使资金互助社被个别家庭所控制,造成实际上的劫贫济富现象。”黄学训表示。

    高成本使互助社举步维艰

    “融资成本过高也是制约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的一个因素。”黄学训表示,相比商业银行,资金互助社的相对运营成本比较高。从实际工作来看,一个互助金规模500万元左右的资金互助社,其每年租金、人员、基础设施等各种投入成本大约需要15万元,这就要求资金互助社必须有比较高的利润才能维护其正常运转。

    而且实际中,出资社员对资金互助社的要求不只限于正常运转,还希望资金能有不低于银行的收益回报。一方面是社员的回报需求,另一方面是使用资金低利率的客观规定及农业低回报率的现实情况,致使很多规模较小的互助社吸收不到存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举步维艰。而且,不少互助社的互助金规模还未达到500万元,只有二三百万元。“所以我们强烈希望政府能对资金互助社有配套的贴息政策或者运行成本补贴,帮助资金互助社走出初期的困难,尽早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合作社自己来说,可以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发挥众筹功能。在这样一个封闭式运行的模式中,项目既可以减低风险,又能对社员有很好的回报。”黄学训说。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