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点燃企业文化之光 激活转型发展动力
——广东江门融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 谢启明

 

  为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塑造优质服务品牌,近年来,在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一系列引导措施下,广东江门融和农村商业银行围绕广东农信新时期“诚信、为民、勤勉、务实、创新、争先”六大核心价值,全面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并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激发转型发展动力,倾力打造竞争软实力。

    搭建多元化企业文化建设平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正确的引导,更需要每一个员工长期的参与和实践。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搭建起适合不同年龄、岗位特性的文化建设渠道和平台,就成为后续工作有效落实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措施。

    拓渠道,巧宣导。企业文化灵魂在于核心价值。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需要对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诠释进行积极宣导。江门融和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从建立完善价值传递渠道这一基础性工作开始的。一方面是对原内刊进行改版并制定严格的出版制度,确保按时与员工见面,向全体员工展示行内大事、总行动态、支行和员工风采,以较为传统和“权威”方式进行宣导。另一方面,从2014年4月11日开始,该行推出内部微信——“融和微讯”,每周三次推送,设有“动态、风采、涨姿势、正能量”等栏目,以更加贴近员工生活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弱化宣导而突出引导。传统与现代两种形式互相补充,较好地考虑了不同员工群体的接受特征,确保了企业向员工传递正向价值的有效性。

    搭平台,共参与。平台的作用在于参与、交流、互动和展示,而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正是需要尽量多的员工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江门融和农商银行在做好价值传递和引导的同时,努力搭建多元化的平台,让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一是在各一级支行设立企业文化墙和宣传栏,让各支行结合工作重点和经营实际,每季度更新一次,宣导解读行内重点工作思路,或者展示先进,树立身边的榜样,完全由各支行自行安排,作为团队展示的一个窗口;二是成立融和义工队、艺术团等员工组织,为员工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三是以党建为核心,统筹工会、团员、妇女组织活动丰富员工精神和物质生活,例如董事长与每届新进青年员工进行座谈,关心新员工职业发展期望,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党支部定期开展支部活动以及工会组织各类运功俱乐部活动等,提高员工幸福感,增强企业整体凝聚力。

    细方案,建机制。对于以经营目标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各经营单位,由总行制定易操作、服务业务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地、落到每个员工的必要措施。少了这一环,企业文化建设走不出机关职能部门,只会成为美丽而虚幻的空中楼阁。为此,江门融和农商银行从2013年开始,制定支行企业文化建设评比活动方案,以“紧密结合工作、综合全面考察,量化工作实效、兼顾过程结果”为原则,从办公营业环境、职业素养、团队建设,学习氛围、形象建设等五大方面20个细项进行考评。通过制定细致的评比方案,让各支行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再通过汇报评比的方式进行展示,激发各支行的建设热情,从而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文化

    农信事业的转型发展关键在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江门融和农商银行领导层始终将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作为重点,通过学习缩小差距,通过创新实现转型。

    彰学风、育人才。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江门融和农商银行总行领导班子带头学习,除了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外,规定每次班子会抽出1小时进行学习分享。而各总行部门和各支行则每周利用一次班后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让干部能够适应企业转型发展,让员工努力成才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为此,该行建立了一套学习激励机制和成长激励方案,成立了员工培训基金,给予员工一定额度的培训基金,鼓励员工自主选择与工作相关的培训或课程进修。业务上,该行积极鼓励员工走出去学习,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制定季度和年度营销骨干外出培训学习奖励方案;管理上,启动“精鹰计划”后备人才培养工程,40名学员完成半年的综合理论学习后,到网点基层实践锻炼,旨在打造懂业务、精管理的综合型管理人才梯队。

    微创新、大转型。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江门融和农商银行按以点带面,由量变实现质变思路,从业务、管理工作中各环节的微创新入手,全员参与,合力推动工作效能的提升。2014年初,该行发起了“金点子”征集活动,向全体员工征集改进服务、管理、产品的点子。这一活动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共搜集各类点子182条,内容涉及日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通过库车实现票据交换功能、业务时间集中度温馨提示牌等好点子迅速在全行进行了推广,或是提升工作效率、或是改进服务体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