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2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关于加强李桥镇流动人口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镇长 王卫军

    近年来,不断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促进李桥镇经济发展繁荣和活跃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压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社会治安状况的关键环节,也是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可靠保障。按照顺义区“控制规模、提升素质、有序流动、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李桥镇遵循“以产引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工作思路,在认真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科学预测,合理调控流动人口总量,在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低端产业人群的大量流入,使流动人口的增长保持在了合理水平,为地区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流动人口基本现状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镇域区划:李桥镇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东依潮白河,西临首都国际机场,与通州区接壤,是顺义区的南大门。镇域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顺通路、机场东路、龙塘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贯穿全境,六环高速、京平高速、机场第二高速、京承铁路等多元化的立体交通体系让李桥镇四通八达。

    流动人口现状:李桥镇现有人口93644人,其中本镇常住人口38632人,约占总人口数的40%;流动人口55012人,约占总人口数的60%。流动人口数量居全区首位。

    出租房屋现状:全镇现有居民房屋15715户,其中出租房屋4977户,约占全镇房屋的31.7%。

    (二)主要特点

    按地域划分,近90%的流动人口集中在顺通路两侧的李家桥、后桥、张辛、庄子营、馨港庄园及机场周边的头二营、三四营、南半壁店、樱花园等村和社区;按来源地划分,以河南、河北、山东三地区人口为多,共计24378人,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1.3%;按受教育程度划分,具有初中文凭的29336人,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9.7%,研究生42人,大学本科564人,大学专科1813人,占比分别约为0.07%, 0.96%, 3.07%;按行业状况划分,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人数为32469人,约占55%;若按民族划分,李桥镇还有602人来自24个少数民族。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采取的主要做法

    李桥镇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用创新的思路、攻坚克难的精神,切实解决影响我镇流动人口管理的突出问题,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规范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工作考核机制

    建立一支专职流管队伍,制定流管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目前,李桥镇拥有33名专职流动人口管理员和126名兼职流动人口管理员,覆盖了全镇3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为流动人口的登记核销、人员结构、思想动态、从事工作等方面的信息掌握提供了保障。按照构建“大综治维稳”、“大综合执法”工作格局的方向,李桥镇还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网格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镇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片,服务站管理员包街、院、户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为增加基层对流管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考核机制,由原来的全镇整体综合考评改为进行更加细致的单独考核,并将考核机制落实到责任人本人,考核频率也由每年一次的对村集体考核改为每月对责任人开展一次考核。除此之外,还在原有流管经费的基础上增加了镇级财政专款,提高基层流管服务站的考评奖励标准,激发流管员的工作热情。

    (二)创新工作模式,转变服务管理方式

    一是将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近几年,由于李桥镇飞快的经济发展和招商项目的不断落户与开发、投产,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涌入,流动人口总量节节攀升,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为此,李桥镇将以往的流动人口来到本辖区以后才进入管理阶段的被动工作前移关口,在项目招商阶段就把有关流管措施纳入谈判要点、列为合同条款,要求投资方或承建方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衣、食、住、行和集中管理,提供详细的人员登记资料,定期开展人员素质培训和守法知识学习,不但减轻了镇村两级流管工作量,也为投资者或承建者减轻了许多社会管理所承担的风险。例如,正在进行的国门商务区相关工程建设项目,我镇主动邀请单位责任人商谈社会治安和流动人口管理等相关事宜,并与各项目部责任人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其配合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严查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有犯罪记录、有精神病史、未成年的人员。把工作做到了前面,不但使流动人口数量缩减了,安全隐患减少了,人员监管及时有效了,同时也避免了违法犯罪给李桥镇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是推广基层流管站一站式办公。为更好地服务和管理好外来务工人员,全镇成立了14个村级流动人口一站式办公大厅。办公内容包括:流动人口登记录入、代办暂住证、计划生育学习、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咨询等,并对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积极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站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这类群体办理相关业务,避免了“办事无人,投诉无门”的情况,将服务融入到管理工作中,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身处异乡仍有温暖,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三是探索“公寓式”管理新模式。近年来,李桥镇流动人口居住管理一直在尝试并推广企业人员“公寓式管理”与散居人员逐步试行“公寓式管理”。目前,我镇已建成樱花园机场公寓、后桥公寓2家来京人员集中住宿区域。其中,樱花园机场公寓是一家大型员工公寓,坐落于李桥镇南半壁店村,拥有4栋楼房,31个单元,372套房间,最多可以容纳3868人入住。现已入住了首都机场集团旗下10个成员企业的员工,由首都机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后桥公寓为首钢冷轧公司330人提供集体住宿条件。这2个公寓内逐步设立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商务中心等设施基本满足了务工人员的日常需求,保障了住宿人员的正常生活,方便了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的统一管理。对于散居人员,通过与用工单位洽谈,要求用工单位对所招用务工人员住宿进行登记备案,并选派责任人对指定区域进行总负责,既管理区域内的人员生产生活,又为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做好信息收集和动态情况汇总工作。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序推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一是落实出租房屋检查机制。各村管理员每日检查辖区内的出租房屋,定期对房主宣传房屋出租的有关法规、政策,明确房主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无合法身份证明的“三无”人员。对存在消防、卫生等各类隐患的流动人口租住聚集点进行清理整顿,加大打击非法群租房力度,确保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自2014年1月份以来,李桥镇已多次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南半壁店、三四营、头二营和李家桥等村进行了联合清查,处罚或取缔非法流动人口商户300余家,发现并整改漏电、易燃等安全隐患500余处,发放宣传材料13500份。

    二是强化企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对使用流动人员的企事业单位,要求其认真遵照执行《李桥镇企业招用流动人员管理规定》,严格落实用工单位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遵守《劳动法》的各项规定,不允许聘用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婚育服务证人员。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登记、暂住证申领、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社会治安等社会管理工作。

    三是部门联动,落实联合执法机制。低端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消费能力普遍偏低的流动人口,低端行业越多,流动人口越不断增加,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现象既拉低了李桥镇人口结构曲线,又延缓了人口结构优化速度,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生了较大抑制力。为此,李桥镇专门成立了行政综合执法队,公安、工商、城管、食药等行政执法部门与供电、综治、流管、环整等成员单位联合,加大对低端产业、非法经营的清理整顿力度,坚持高限处罚,从而控制流动人口数量。自年初开始,在废品回收、五小门店及各类非法农贸市场的多次集中整治中,坚持“边清理、边规范、边建设”的原则,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落实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素质

    因为李桥地区的流动人口大多从事基建和“打零工”等工作,致使整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李桥镇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主、用工单位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设法律讲座、设置法律橱窗、发放法律书刊等形式对他们加强法制教育。统一印制并发放到出租房主、租户手中的《流动人口租住信息登记薄》,有效地将相关法律法规与房主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汇总到一起,不但起到了法律宣传作用,还为流管人员掌握流动人口动向具有很大帮助。

    三、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动人口总体文化素质较低

    由于李桥镇地处临空经济核心区,紧邻首都国际机场,又属于城乡结合部,且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期,大量的开发建设与企业用工需求,致使从事低端工作的外来人群大量涌入。该部分人群的特点是绝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等低学历的外来人群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5%以上),劳动技能水平不高。

    (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缺乏制约措施。从实质上来看,流动人口管理尚未形成常规性、全局性的管理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来,流动人口信息不畅、管理不力的现象比较突出。 镇政府虽然设置了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村级也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站,但缺乏具体明确的工作范围、任务和指标,检查、制约措施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计划生育等诸多部门,由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机的协调配合,造成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综合治理效果不好。例如流动人口可以直接持相关证件去派出所办理暂住证,但办完证后没有约束机制要求其到村、社区流管站登记备案,这就导致基层流管站虽然每天都在做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很难准确掌握本村、社区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

    三是缺乏服务意识。基层流管工作人员对流动人口管理多、服务少,多数基层流管员平时只是被动的等待流动人口上门登记,没有入户调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治安、消防等制度,而且有些流管员工作的方法和态度有待于提高,致使有些流动人口对流管工作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违法犯罪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除了项目建设和企业用工的流动人口得到了有效管理以外,大多数分散融入李桥镇经商、居住的流动人员仍处于一种无序的管理状态,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仍然大部分来自流动人口。从近年来的刑事发案规律来看,外来人口作案占总发案比例一直较高,特别是侵财型案件非常突出。原因主要在于流动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生活差异,容易诱发不良心理、物欲冲动,极易违法犯罪。事实上,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就业技能较差,往往是为了生计才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流动人口动态更新不及时

    一是基层流管员对本村(社区)新来的流动人口登记录入信息不及时。由于李桥镇部分村外来人口总量很大,人口倒挂相对严重,虽然设置了专职、兼职流管工作人员,但因为工作量仍然很大,致使信息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仍然存在。况且外来务工人员除了办理营业执照、考驾照、子女入学时必须要去村(社区)流管站做相应的登记备案或开具证明外,一般均不主动去流管站做相应的登记,而且少数出租房业主为少缴或不缴村委会规定的卫生费和税务部门征收的税费,瞒报、漏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登记,也给流动人口信息录入、更新带来一定难度。

    二是流管工作人员对于离开本村(社区)的流动人口网上信息核销工作不够细致。因为人口倒挂比例严重,部分村工作人员入户清查完一遍的周期较长,再加上流动人口离开本村(社区)时信息沟通不及时,所以确掌握流动人口的最新动向存在一定难度,网上信息核销工作也就做得不到位。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思路

    流动人口及其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是制度创新跟不上劳动力流动的需要和管理滞后造成的。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管理与保护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具体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克服管理缺位状况,改变管理就是“堵”与“卡”的片面认识

    流动人口所滋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由于管理滞后造成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的自发流动是受到限制的,因而谈不上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当流动人口的浪潮出现后,则相应出现了管理跟不上,特别是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这里要改变管理就是“堵”和“卡”的片面认识。要实现有效的管理,首先管理者必须到位,而管理缺位是当前必须克服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要明确管理不等于管死,不能用“堵死”的办法使人心归田,而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设定“门槛”条件,引导流动人口进入有序管理的领域。 李桥镇受益于市、区总体发展规划的调整,以及凭借首钢冷轧、首安工业消防、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等诸多知名企业的产业拉动,依靠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临空经济核心区所凸显的区位发展优势,东郊森林公园、潮白河生态涵养区的开发所带来了生态景观新貌,产业布局日趋优化。我镇可以通过积极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来置换现存的低端产业,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引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外来人才向李桥镇聚集,既能通过产业调控达到调控人口布局的目标,又能提升流动人口的整体素质水平,管理有序化就会加快实现。

    (二)提高流动人口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管理的组织体系

    对进入正规部门、有单位接纳的流动人口,应尽快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加强跟踪服务,进一步提高其组织化管理程度;加强本地区用工大户单位或者工程项目责任公司的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培训和政府监管力度,明确我镇对于用工单位的严格要求标准和用工单位必须尽到的职责和义务,强化“谁用工谁负责”的责任意识,对违规、违法或者屡教不改的,列入重点执法、监管名录,甚至可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而对进入非正规部门或者无单位的低技能、低素质流动人口,可以通过其所租住的村采取有力措施,先将其纳入村级组织化管理范围,再逐步提高其组织化管理程度,避免这部分人群处理管理的“真空层”。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加快完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村庄如何应对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问题,还要考虑本村内流动人口生产生活的规范管理。可以通过村规民约、民主会议讨论等形式,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制度,要求其在用电、用水、卫生等方面遵从组织规定,帮助其快速养成城市生活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保护被管理者权益,避免用工单位对流动人口的歧视

    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是个普遍问题,而且有的还十分严重。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就是要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损害其权益,只有这样,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才能相互配合。因此,劳动监管部门要加快对本地区有劳务用工需求单位的监管,严禁采用不人道的方式盘剥“打工仔、打工妹”,克扣、拖欠工资等,规范合同管理,依法保护民工权益;接到农民工的劳务劳资纠纷或举报,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工作,本着解决农民工生计大事的原则,对用工单位负责人进行 严格处理,并且要做到处理一起就起到警示一次的作用,防止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不正当行为发生。

    (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网络的社会全覆盖

    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由出租房主与公安、流管、安全等部门签订相关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对于存在安全和消防隐患、承租人多次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出租房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于只收租不管理,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甚至明知承租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仍纵容其行为的出租屋屋主,加大惩处力度。加强出租屋屋主与属地派出所之间的承租人信息互通,定期要求承租人上报房屋租赁信息并交由公安、流管、安全等部门联合审查,及时将租赁过程中出现的可疑情况向派出所汇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定期开展辖区内出租房屋联合检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