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发达国家无论是购买国债还是降息,市场都会认为,这是该国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股市、楼市,及实体经济。但是国内的情况则不同,上个星期三央行突然降准后,星期四股市并不买账,星期五继续下跌,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近2%,深圳指数更跌了近2.5%,创下了一个多月以来低位。
央行降准后,市场为何不买账?质疑央行降准不能够惠及实体经济?
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是这次央行降准,正如央行官员所说并不是量宽周期开始,而是补充市场流动性的一种方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出中国,外来资金减少,使得市场流动性不足。这次央行要完全抵销流动性减少的效应,同时也为引导人民币汇率变化作准备。
二是由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功能不同。从2007年以来,央行共降准34次,A股出现16次下跌,18次上涨,涨跌次数相近。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市涨跌根本没有规律可言。
三是这次央行降准理论上是可释放出近7000亿的市场流动性,但在当前国内银行业的运作机制下,由于金融市场的价格投机扭曲,这些流动性是否能够流入实体经济是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国内商业银行放贷更谨慎,也可能导致银行全面收紧信贷。
在银行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各家银行发放贷款都会十分谨慎,没有哪家银行会因为政策性因素希望增加自己的不良贷款。所以,无论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银行是增加了可贷资金,但这些资金是否会流向实体经济是不确定的。
四是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上升,中国经济面临着资金快速流出的风险在增加。2014年以来,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尽管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水位仍然处于低位,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根本无法传导到实体经济,只能起到遏制资本外流的作用。
五是近几年国内银行信贷在整个社会融资总额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央行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在弱化,国内“金融脱媒”更为严重。银行受驱利动机的刺激,也会千方百计地避免监管让资金流向高收益的地方,甚至在体系内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降准要传导到实体经济同样是不确定的。
总之,对于这次央行降准,不要过高地估计能够对实体经济支持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它更多地需求通过银行体系的作用与传导。本来,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所起到作用就是十分有限的。在市场融资饥渴症严重、价格机制扭曲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更是不可高估。更多的是给市场一个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