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4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民点手机诉需求 回收人员线上抢单
回收行业的“滴滴”在山东肥城运营效果良好
□ 本报记者 王 蕾

 

  “和打车软件一样方便快捷,现在收废品也开始赶时髦了。”山东省肥城市一位市民掏出手机,打开“易回收”应用,在线提交了废报纸回收预约信息。不一会儿,一个地图上显示距离最近的废品回收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接单。

    肥城市“互联网+”创新再生资源回收发展模式彻底颠覆了以往收破烂主要靠喊的状况,实现了传统流通服务与新兴服务业态的有效嫁接与融合发展。

    互联网+废品回收=“易回收”

    前不久,肥城市一款名为“易回收”的网上废品回收软件在当地百姓中悄然走红。打开手机APP,选择好要出售的废品发布信息,周围的废品回收人员便能接单上门回收废品,结算后完成交易。

    这款软件是肥城市易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针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而专门研发的,可以为居民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开展废品换商品及二手货业务。2014年11月,这款软件正式上线试水,短短几个月便拥有了3000多“粉丝”。

    据了解,易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肥城市供销合作社为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巩固传统业务发展,激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而成立的。同年,该公司牵头成立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协会规范探索建立再生资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目前,协会已完成对城区150余名回收人员的培训。

    “市民只要在手机上下载APP移动终端软件,就可实现废品回收线上预约及线下上门回收服务功能。废品回收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将回收废品费用支付给用户,用户可以再用这些零钱到网站选购生活用品。通过‘互联网+’模式,我们以新兴流通业态来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用电子商务形式来创新再生资源回收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易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贵阳向记者介绍说。

    如今,肥城市全部的纸、塑料,70%的玻璃、橡胶和50%的金属,通过“易回收”收集后集中到位于老城工业园区内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进行绿色环保处理。

    易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用线下和线上两种资源,采取O2O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结合,意在全力打造快捷、规范、便民、实用的再生资源体系服务网络,实现了由行业经营者向行业运营者的华丽转身,据悉,这种创新发展模式在全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内为全国首创。

    便“易”于民+行业整合管理

    “以前卖废品往往找不到回收人员,而且价格也往往是对方说了算。前几天用‘易回收’很快便找到了附近的回收人员,而且价格也很透明公道。”市民孙先生对这款软件赞不绝口。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嫁接尝试,不仅打破了行业内各自为战、垄断经营、无序的旧有局面,还将庞杂的流动人员引进平台,加强了对行业内流动大军的管理,居民不用出家门即可享受预约上门的回收服务。

    今年62岁的于衍海是肥城的一名“破烂王”,他过去每天都骑着三轮车穿梭于社区街巷,寻找废品卖家。“以前,我们搞废品回收都是靠沿街吆喝,一天下来口干舌燥。”于师傅边说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智能手机,“现在好了,在手机上就能找到生意。我们也成‘电商’了。”

    手机上轻点一下标有“易回收”字样的应用图标,页面上立即显示流动人员回收、社区站点回收、市场回收、回收抢单等9个模块,他最关注的就是“回收抢单”。

    “用户的预约订单都存放在这里,谁先抢上单,就算是谁的。”说着,于师傅便点开此模块,查看有没有新订单。“现在用这个软件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用户会主动给我打电话。”于师傅又点开“流动人员回收”模块,全部流动回收人员的照片及联系电话立刻显示在手机屏幕上,他告诉记者,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并联系距离他们最近的回收人员。

    借助手机移动终端,于师傅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过去是走街串巷碰运气,一天才挣60块钱;现在在屋里拿着手机等生意就行了,一天能挣上百块。”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首当其冲的就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整顿,局里非常支持和重视易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互联网融合嫁接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不仅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也为行业发展拓展了新的发展渠道,更加便利了群众的生活,是三方受益的好事。”肥城市商务局副局长晁明说道。

    “将来‘易回收’将着重打造三个版本:生活版,做回收、保洁、配送等内容的本地家庭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运营商;专业版,做省内再生资源行业的服务运营商;体系版,做全国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城市管理运营商。”晁明为记者描述着肥城市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蓝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