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畅,暖意融融,一年一度的春耕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每年的春耕备耕,供销合作社都积极主动参与,各地结合每个地区不同的春耕时间表,为农民开展服务工作。他们把农资商品和服务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各地供销合作社适应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转型的需要,创新服务形式,推行土地托管、农资电商、金融支持等服务形式,利用现有的庄稼医院、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帮助农民搞好春耕生产,全面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提质增效 植保服务一条龙
随着土地流转面积日益增多,农业粮食生产亦向着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转变,传统的为农服务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也亟需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相适应。今年春耕备耕过程中,各地供销合作社创新服务方式,从过去单一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程综合服务转变,从农资供应的中间商向为农业产业链条中的物流和服务商转变,与农民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江苏省仪征市供销合作社顺势而为,积极推进植保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改变过去农户单个家庭在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时间不及时、技术不专业、方法不科学的现状,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用药、统一施治。据悉,仪征市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成立了仪征市盛禾、绿盾两家植保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了农田病虫草害防治社会化服务平台。目前,植保专业合作社有各类弥雾机、喷雾器41台,弥雾机手34名,已与近1000多户种粮农户签订了水稻(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合同,与所有弥雾机手签订了机具使用协议。
为更好地服务春耕生产,山东省淄博市供销合作社通过购置农机具、聘请专业人才队伍、成立“飞防”服务队等方式,开展农业规模化服务。截至3月底,全市供销合作社已投资2000余万元,配备作业机械410台套,购置整合植保飞机17架。目前已经构建起“天上飞、地上跑”的立体式农技服务体系,逐步拓展农业生产全托管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耕地、播种、施肥、防治、收获等一条龙服务。
此外,浙江杭州萧山区供销合作社及江苏苏农集团还引进植保服务信息化,充分发挥手机APP与微信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农民随时随地提供植保服务。“萧山农业气象”是萧山区供销合作社开发的一款专业气象客户端服务产品,免费提供使用。它可以随时随地为公众生活,特别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最新天气预报、实时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等全方位气象资讯,达到趋利避害、增产增效的目的。苏农集团引进的“农博士”微信平台集农化信息、农技知识、在线课堂、专家会诊、在线阅读等功能于一体,免费为农民提供作物栽培、生长发育及田间管理等技术服务,以及安全科学施肥用药、病虫草害防治等知识。老百姓可以将田间地头遇到的农技问题以及科学施肥、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等问题即时发送到微信平台,微信平台后台专家可以实时回复解答并给予解决方案。
供销社搭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主角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壮大,春耕期间,各地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跟踪服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定制服务引导销售,形成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一条龙模式。
山东省淄博市供销合作社通过广播、流动宣传车、下发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化肥直供宣传力度,将重要农资直接送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手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潍坊市供销合作社还根据该市土壤档案,实施按方抓药、精准施肥,积极为农民生产适合当地土壤的配方肥,开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规模用户。
湖北省黄冈市供销合作社则发挥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作用,联合农资经营者和种植大户,为广大农民提供耕种、播种、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全系统共领办、联办、自办11家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甘肃省金昌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发挥基层社、农资配送中心和乡村两级农资网络等服务优势,广泛开展农资咨询、测土配方、科技宣传等活动,突出服务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资开展生产,确保春耕工作顺利进行。
为确保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春耕备耕工作及时推进,西山区供销合作社进企业、入合作社对春耕生产工作进行服务,从农资、培训、资金、项目等方面积极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服务广大合作社农户。为切实支持合作社春耕生产,西山区社积极筹措资金扶持香水玫瑰花育种、谷律花椒、香菇规模种植和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制定了《西山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奖励开办费管理办法》。至2月底,区社自筹资金36万元专项支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筹建、提质工作。
电商介入
线上线下联动服务
如今,日常消费网购风生水起,今年,电商的东风也刮到了供销合作社的农资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春耕备耕的需要,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农资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为现代农业提供更为全程化的服务。
3月27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在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启动全省农资商品网络交易试点,从这天开始,店里的农资不再仅仅是大家上门来买了。萧山一家基层农资经销店通过“中农在线”平台,从萧山区农资公司购买了500瓶“先正达金都尔除草剂”和100包“15—15—15洋丰复合肥料”,总成交金额2.07万元的订单,是网上农资商城开业的第一笔交易。萧山区农资公司业务经营部接获交易指令,第一时间从离买方最近的网点调货运送。今后,凡是在浙江农资集团“中农在线”网站注册的农资经营企业和农资用户,都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购买农资产品。据悉,今年3月起,平台在省内开展为期半年的交易试点,共确定了宁波、嘉兴、苍南、建德、萧山5地的区域公司作为首批试点单位。“通过网上农资商城选购,企业和农户不光可以省去前往实体店的诸多麻烦,还能通过‘中农在线’实现信息追溯,所购买的农资商品一定是货真价实的。”中农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裘进说,今年,他们将争取网上农资商品交易规模达到3000万元以上,希望经过2到3年努力,将网上商城打造为上亿元规模的农资交易平台。
此外,四川省广元市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利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为有条件实现电子商务的270户乡级店及部分村级店配备了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建成了“总部-配送中心—农资连锁店”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体系,大大提升了配送能力。同时,利用“广元合作经济网”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了“农资服务网”,开设了实用农技、农资资讯、集市商贸、庄稼医院等十余个栏目,连锁店店主可以通过公司配备的计算机终端,在该栏目中搜索到农林作物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家畜家禽养殖技术,随时为当地农户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安徽桐城市供销合作社也利用电子商务的快捷便利功能,依托“农夫商城”网络购物平台,对部分农资商品实行线上订购、线下村级电商服务站配送,方便农户。
金融支持
买农资“不差钱”
为缓解春耕资金难题,各地供销合作社纷纷亮出实招,通过金融担保、等价互换等方式,缓解了农户购买农资时资金不足的局面,使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
近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与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签署了关于“农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后,通过“智慧农资”服务平台,农资企业和农业种植户将可享受到融资借贷服务。相比原先企业或农户自己去申请贷款的模式,“智慧农资”平台所集纳的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都将为银行机构预估风险提供凭证,“智慧农资”的融入,实际上是解决了农户与贷款机构之间的信用认证渠道问题。此外,浙江省苍南县供销合作社为做好春耕工作,今年一季度发放无抵押贷款2000多万元,使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据了解,去年该县社牵头三农农资连锁公司对全县粮食生产农户作调查,推出为资金困难农户办理福农卡服务项目。粮食生产中遇到资金困难的农户,经由三农农资连锁公司调查推荐,凭福农卡由县社所属的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到相关金融机构贷款,可以不需贷款抵押物,不需担保费。据统计,去年该县向农户发放福农卡500多张,无担保贷款累计总额达1.2亿元。这些农户贷款数额少的三五万元,多的二三十万元,贷款周期多为半年至一年。今年一季度,该县供销系统又在全县农户中新办福农卡共100多张。
湖北省保康县供销合作社推出了农产品换春耕物资等价互换活动,农民群众将自己生产的玉米、小麦、油菜籽、香菇、中药材等富余粮食作物和农副产品,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折算,可与村级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换回等价的复合肥、玉米专用肥、农膜、农药等春耕物资,实现互换互利。截至目前,该县开展以农产品换春耕物资等价互换活动交易额达510万元,与农民“串换”商品额达130多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农民春耕生产筹资难题。
在山西省沁县,拿着惠农化肥补贴券到供销合作社兑购化肥的农民络绎不绝。据悉,沁县供销合作社在去年化肥惠农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天脊集团联合合作,面向全县13.8万农业人口每人发放一张价值15元的38%硝酸磷补贴券“农资红包”,期间在全县14个化肥惠农服务站和65个农资经销商网点同时开展优质农资供应,实行垂直配送。据统计,这次“农资红包”的大投放,直接让利于农207万元,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引发一致“点赞”。
绿色生产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供销合作社系统在保障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今年服务春耕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地采取多种举措,将降低农药残留作为保障农产品绿色、安全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自去年3月以来,浙江省台州市就率先在全省推行农业生产“肥药双控”。该市依托供销合作社的农资经营网络及庄稼医院等,通过综合运用植保、土肥及种子栽培技术,有效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目前,在该市的“肥药双控”实施区内,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 90%,每亩耕地纯氮用量减少25%以上,磷用量减少50%。浙江省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占红木如表示,“通过实施‘肥药双控’,从源头上对化学农药和肥料进行控制,正确引导农民使用科技含量与活性含量更高的高效低毒农药,原来需要500—1000毫升的农药,现在使用高活性农药只需10—20克就可以实现。”为全面推广“肥药双控”,台州市社还要求各级农资行业协会把“肥药双控”列为行规行约,加强对经营户的约束。并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农产品量身提供“入市”绿色身份证,拓展“肥药双控”实效。
山东省青岛市供销合作社在依托各经营网点及行业协会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同时,还不断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推进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补贴试点,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目前,市社已在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地进行试点,每亩耕地按照40元标准进行补贴,范围涉及55种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市社还在部分村委、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行投放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箱,通过补贴化肥的形式对废弃农药包装物进行回收,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