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生态标签”助力品牌打造
——访山东日照观自在茶庄总经理张峰
□ 本报记者 炼 晨

山东日照观自在茶庄总经理张峰。

    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日照观自在茶庄总经理张峰。在采访过程中,张峰一直保持着自信的笑容。在他从事茶行业的这些年中,一直秉承着一切工作、一切设计、一切努力都是围绕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这一根本目标和第一原则。“‘生态标签’助力品牌打造”这句话是他对企业发展史最好的诠释。

    【健康是企业文化切入点】

    张峰告诉记者,茶庄注重对茶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且保证优良的茶叶品质,开发推介生态优质绿茶,逐步落实了300亩原生态绿茶的开发。

    在采访中,张峰表示,生态茶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一大趋势,以前消费者更多的是关注口感,近年来大家对于茶叶卫生安全开始有了更为切实的要求,比如很多茶人并不局限于茶室品茶,还要到产茶的大山去看看,观自在茶庄用“黄豆”护养出来的高品质绿茶与红茶。

    张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茶庄本次带来了福瑞香生态茶品牌下有机绿茶和有机红茶,茶叶选材自观自在生态茶园,茶园不使用生长素、农药、化肥、除草剂,只用黄豆或天然有机物做肥料,使开春后的茶的内质更营养更丰富,口感和品质更佳。目前正在开发一款老黑茶,以日照绿茶的常规茶为基础,在茶博会之前会完成检验,新品将在茶博会上推出”。

    据了解,观自在茶庄的福瑞香生态茶产自于中国十佳茶叶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无公害绿茶基地——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原生态’一直是我们茶园的运营理念,目前茶园内除了茶树外,还种植了1万多棵黑松树用于改善土壤净化空气,让茶树吸收原生态大自然的气息,这样培养出的茶叶有天然的花果香气”,据张峰介绍,2014年观自在茶庄出品的品牌茶多次被《中国品牌之路》报道,并成为该栏目组重点推介的生态茶标杆企业之一。

    【用心进行茶园管理】

    培育出健康茶是目标,但前提是注重茶园基地管理,在茶园管理方面,张峰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张峰告诉记者,他的茶园全年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素、除草剂等有害茶叶健康的东西,除此之外,茶园采用人工割草,将黄豆磨碎作为茶园生态肥。在茶园种植之外,张峰还安排种植了生态地瓜、生态玉米、生态花生,其余地域全部种植黄豆,未成熟前将其叶、茎、豆粉碎处理返回土壤。确保不失茶美味之余,乐享茶滋味、茶营养。

    为了改善地表和空气环境,张峰决定在茶园进行养草、种树,充分利用天然有机物的沉淀,提升树体生命力,这样一来,便调动了树体自然免疫功能,增加植物的活性因子,从而补充人体健康的需要。

    在茶园用水方面,张峰表示,他们有自己的区域水库,但并不是水库中的水直接给茶园使用,必须要进行三年的水资源净化,这样才可确保茶树的内在纯净。

    张峰表示,茶树种植也有技巧,新种植的茶树采取墩种,每墩几十棵,墩与墩之间2—3米,墩高1.5米左右,半径0.7米左右,冠面光照好,空气流通好,耐旱抗涝、抗病虫害能力强,树体有活力,自然奉献给人们的就是最优质的茶物质。采养并重,回复树体自然之生命力,让充足的肥料和光合作用滋润树体和孕育,尽最大程度回复物的品性自然。

    【朴实 简单 真诚】

    张峰是一个注重员工道德培养的领导者,他把员工当作家人,在平日里员工培训中,以朴实、简单、真诚作为培训重点。

    他告诉记者,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还是企业发展观念,不管怎么做,落实的都是自己的思想,推演的都是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若想将产品做大、做广,产品的品质则是发展的根基。企业的服务才是保证,品质决定着产品市场占有率。

    只有在道德领域拓展觉悟,升华中完善自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可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张峰对茶庄未来发展颇有信心,他告诉记者,茶庄将在五年内完成530亩生态园农场基地,观光园以茶树为主体、以黑松为辅助、以果树为点缀,间作生态地瓜、生态花生、生态玉米等。

    并在将来的200亩旅游观光生态园的建设中,做得更加全面,到时可以接待茶客前来品茶、吃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回归自然为生命续添能量,茶香入心为健康注入能源。

    在未来五年内完成老黑茶的国际市场开发,以日照绿茶的常规茶为基础,培育出口“拳头产品”链接一带一路,让制造不再是简单生产,赋予文化附加与文化创新的应用,让茶物质茶文化彰显应有光彩,为中国制造助力。

    实现多只脚走路,做到自主品牌连锁+他营专供专卖+网店专卖+贴牌,使健康的物质更通达于消费者。

    为了弘扬民族饮食文化,倡导绿色健康饮食,张峰表示,观自在茶庄在未来几年内将素食餐饮与茶楼建设一体化,并更加完善。为实现生态的中国梦奉上观自在茶庄应有的一份力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