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要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从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到试水电子商务和金融领域的改革大刀阔斧,创新从未止步。
为农服务是条主线
“固守传统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是摆在供销合作社面前的唯一出路。”新疆区社党委副书记、理事会主任戎军说。
此次《决定》提出,到2020年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戎军认为,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为农服务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我们所采取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是为了使供销合作社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据了解,新疆区社拥有各类连锁经营龙头企业60多家,建立各类商品配送中心264个,建立县及县以下农资、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等各类连锁经营网点2.2万个,覆盖了全区100%的县(市)、92%的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拥有以农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14个;获得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加工资格的棉花加工企业144家,年加工皮棉生产能力11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7家。
改革创新从未止步
“家门口建起了供销超市,买东西方便不说,还都是连锁配送,品质有保障。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农产品还可以通过供销网络体系进入城市里。”莎车县阿斯兰巴格乡农民麦提巴克·买吐尔孙颇为满意。
让麦提巴克受益的是南疆乡镇供销超市建设项目。在农村流通渠道和消费需求多样化的今天,该项目旨在依靠原有网络体系,主导农村现代流通新格局。这是新疆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改革的一个缩影。早在去年,区社就已根据总社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部署,主动谋划,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确定改革思路和总体要求。
“事实上,我们近年来的改革创新从未止步。”戎军举例,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州的三级供销合作社牵头成立了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扩展了供销合作社的职能范围和服务领域;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开展社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资产整合重组,培育了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一些社有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方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总经销、总代理、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干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积极推进;系统各级社有企业改制面已达到80%以上。
连日来,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迅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决定》和会议精神。另外,自治区还要求由党委农办牵头,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参与,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方案。
拓展高端“跨界”项目
根据此次《决定》,供销合作社下一步将以跨界改革实现自上而下的体系再生。《决定》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我们就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电子商务建设等内容,刚刚从河北省供销合作社调研回来。在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扎实稳妥推进改革。”戎军说。
有专家指出,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优势是“深入农村”,未来要起到连接城市和农村的作用,要向城市供应优质优价的农村产品。依靠电子商务,有可能让供销合作社在这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并非易事,虽然“最后一公里”一直被认为是农村电商发展滞后的症结,但是,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从2006年开始就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的网络体系,利用原有网络与各类电商企业开展合作,显然可以共同形成为农服务合力。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所属的新疆果业集团运营的淘宝“新疆馆”“1688新疆馆”平台,2014年交易额就已突破10亿元。
除了资本运作,供销合作社的“跨界”还表现在现代物流、制造安装、房地产、风光电、类金融等领域。
“我们将按照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使各级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服务平台。”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刘传新说。
(摘编自《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