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4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李细桃:绿地女儿让茶香飘满湾里山

□ 本报记者 叶梓

李细桃(左一)带领社员参加展销会。
合作社“大客天下”生态园作为湾里茶业代表在“2015全国网络媒体江西绿色行”活动中为游客展示茶文化,让游客亲身体验采茶、制茶、品茶。

 

人物名片:

李细桃

    李细桃是绿土地的女儿,在工业战线上拼搏了三十多年后,2004年,她在退休后又走进了农村这块广阔绿色的天地。她指导农民专业户发展合作经济,用最新的农业知识不断创新,为当地茶农建立起一个规范化管理的茶叶种植合作社。她以科技发展合作社,聘请江西农大农业专家到合作社基地作现场指导,改变了当地茶叶种植无标准、质优无人问的状况。她让合作社站得住,站得久,站得高。在2012年,她荣获“昊江水产”杯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十大人物”奖。合作社于2007、2009、2010年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市级示范点”;2008、2009年又被评选为“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1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和“国家总社示范建设合作社”。

 

    2004年,身为一家工业企业厂长的李细桃退休了。本可在家含饴弄孙、享清福的她,却没有闲下来。她又回到了农村,走进了湾里区这块广阔的绿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而且是跨界创业。

    捡起被忽视的绿色资源

    走进南昌湾里区招贤镇马口村,放眼望去,满山都是绿油油的茶树,一片青翠映入眼中。茶农们在整齐的茶林里辛勤忙碌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满山的“绿色”,给周围的乡村带来了无穷的活力,为村民们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湾里区产茶历史悠久,良好的生态条件造就了湾里茶叶的优良品质,茶产业也成为湾里经济的特色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谁也没想到眼前这片青翠整齐的茶林几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看管不当的茶树高矮不一,下过雨后茶树被泡烂在地里,丰收时期没有销路的茶叶丢弃在路边。

    看到这样的景象,作为生长在湾里的当地人,李细桃觉得很可惜。该怎么去改变这个情况呢?在她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茶农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管理方式粗糙,在种植技术上有欠缺,茶叶的品质得不到保障,自然也就没有人来购买茶叶。“想要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就必须将茶农和茶园整合起来,系统地管理。”李细桃说。

    李细桃对茶行业了解甚少,但她天生就是个胆大的人。接触新行业,一切从零开始。为了把茶行业的知识吃透,李细桃亲自上门找经验丰富的茶农请教,积极地搜集当地茶叶信息资源。在同农户聊天时,她还力邀懂技术的农户加入自己的合作社。可是,那时她的热情和认真并没有收到好效果,很多农户认为一个连茶叶知识都不甚了解的人怎么能带领大家种茶叶,对她都不信任。李细桃没有放弃要把大家整合起来发展茶叶的想法,她向茶农保证“加入合作社3年之后,茶叶的收入将是以前的10倍”。2007年,李细桃和几位农户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了华兴农林专业合作社。

    “我们通过组建这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问题,形成‘抱团’发展局面。合作社以增加茶叶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推动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谈及合作社最初组建的想法,李细桃说道。

    标准管理 生机再现

    合作社的成立包含了李细桃想要改变湾里种养殖模式的野心,初期的合作社集种猪繁殖、生产养殖、蔬菜、茗茶、油茶种植、花卉苗木于一体。有时候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李细桃发现,全面撒网的发展模式成绩并不理想,社员的收入增长不明显。“多样化的发展成绩不是很明显。术业有专攻,湾里的茶叶在当地还有些名声,那我就专搞茶叶,把湾里的茶叶做大做好,让湾里的茶香飘到外地去。”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李细桃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李细桃对合作社的茶园进行了系统规范的管理,对采摘、加工、销售、包装进行统一管理,并扩大了茶园面积。“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就要统一管理,比如对茶叶的施肥、打药,都有统一的严格要求和标准,以科学化的模式保障鲜叶的质量和安全。”李细桃说道。为了提高茶农的操作水平,保障茶叶质量,合作社还聘请了技术专家对茶农授课,深入田间地头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向茶农普及科学化种植的好处。通过对原有茶园实施土地资源改良、引进先进种茶技术以及新的优良品种,合作社的茶叶品质大大提升,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管理体系,引得当地不少茶叶种植户纷纷效仿。

    “合作社的做法得到了当地茶户关注,是时候整理规范湾里地区的种茶技术了,只有这样才能让湾里的茶叶发展起来。”李细桃说道,于是在2011年,李细桃组织当地的茶叶种植户按照“民营、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了“湾里区茶叶行业协会”。借助这一平台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让科普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如今,湾里区茶农的茶鲜叶由几年前的10—15元/斤都无人问津,升到了50—100元/斤。茶农收入由原来每户1000—2000元/年,增至每户3万—5万元/年,茶农的生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些都是李细桃努力的结果。

    开拓市场 文化先行

    茶叶种植走上了正规,如何开拓市场成为了首要问题。“想要开拓市场,让茶叶卖得好,就需要有一个更高的平台。”李细桃说。 2013年,李细桃成立了集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萧坛旺实业有限公司”。目前,除了“萧坛云雾”茶以外,公司和合作社还逐步发展了“御萧仙”红茶系列和“鹤岭白露”白茶系列等多种品牌。“萧坛云雾”牌茶叶在2014年5月的上海茶博会上斩获品牌金奖,因此也得到了多地茶叶经销商热烈关注,并收到了多地购货商的购货请求。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以“大客天下生态园”为主的两个茶叶生产基地。这两个基地主要生产高品质茶叶,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去基地进行参观和体验。

    茶叶不愁卖,社员也富裕了,但是李细桃还是没有停下来。“任是客来无外敬,到门一盏雨前茶”,南昌湾里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发展当地的茶文化也是一件大事。“新一代的年轻人当中爱喝茶的不多,光想着怎么种茶、卖茶是不够的,要普及茶文化,才能让茶叶市场持久。”李细桃说。

    面对市场对茶文化的冲击,李细桃在致富创业中也不忘对茶文化的宣传。在每年的传统节日期间,合作社都会到湾里区的住宅区免费派送合作社的茶叶。“发展茶产业是为了农民致富,送茶叶则是为了推广茶文化。”李细桃说道。今年4月,在李细桃的“大客天下”茶叶生态园中还举行了由南昌市湾里区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南昌湾里梅岭请茶节活动。来自南昌的120名市民在茶叶生态园中,通过采茶、品茶、敬茶等一列活动共同感受当地茶文化的魅力,感受当“茶农”的乐趣。

    此外,为了扩大当地的茶叶文化,合作社还将在今年5月份举行湾里地区的“茶王大会”,届时将评选出湾里地区最优秀的茶叶,扩大当地茶叶文化的影响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