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明显增长,许多地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有效服务。与此同时,供销合作社因与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且又承担着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历史使命,也在探索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平台,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在“三农”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此方面,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已经率先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天,我们将视角转向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从系统内外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让产权交易像买菜一样方便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供销合作社探索农村产权交易服务
□ 本报记者 闫雪静
4月14日上午,河北江明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苗彦江,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拿到了第一张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流转太平庄村集体林地2872.05亩,标志着涉县农村产权交易工作进入正式交易鉴证阶段。
苗彦江告诉记者,这些林地是一片荒山,公司流转过来后将进行统一规划、开发。“今年要在山上种树,以后还要办农家乐,搞生态旅游项目。” 苗彦江说,“开发荒山需要很多人力投入,村民可以到山上来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搭建统一交易平台
据涉县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主任曹所的介绍,涉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并注册成立了“涉县普惠农村产权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12月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登记受理、组织交易、抵贷融资、综合服务4个服务窗口,由县社机关抽调4名职工专门负责,按照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监督管理模式运行。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经县政府授权,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林权,依法可以交易的农村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四荒”资源及预留机动地使用权等各类涉农产权交易。
交易过程公开透明
在涉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大厅里有一面电子显示屏,上面用红色字显示着产权交易行情:产权所有人、产权面积、产权位置、拟交易价格、出让年限等等。希望得到产权的一方,只要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信息,就能对该产权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在这里进行交易就像在集市上买菜一样方便。
曹所的这样介绍产权交易的全过程:首先由转让方提出申请,说明转让的原因、期限、形式等;其次,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审查受理,确认权属,符合法律规定的对其进行登记,发布交易信息,征集受让方,不符合规定的做好解释说明;再次,组织交易的转让方和受让方经过协商达成交易意向,签发《产权交易鉴证书》;最后,双方凭产权交易中心出具的《产权交易鉴证书》到相关部门办理变更、过户等手续,无《产权交易签证书》的,相关部门不得办理产权变更。曹所的告诉记者,产权交易的全过程都是免费的,由财政负担。
曹所的介绍,涉县县域内多为山区地形,土地耕种难度大,收益低。近年来,大多数农民出外打工,而又不想将土地荒废,就选择流转给种植大户、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这种私下交易发展为公开交易,搭建了交易平台,制订了交易程序,给交易双方都吃上了定心丸。
促进土地规模化流转
据记者了解,涉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加强与林业、农业、国土等部门协调沟通,学习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和交易流程,建成涉县农村产权交易网,与县党政信息网实现联接。截至目前,共收集发布涉农产权交易信息91条,接待群众咨询300多人次。
“从目前收集和发布的信息来看,70%以上都是林权交易,我们县现在正积极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预计2015年完成60%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接下来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曹所的说,涉县人均耕地不足1亩,单独、分散的产权交易难度相对较大,以后还要发挥村两委的功能,推进土地整村流转。
据悉,由于目前很多老百姓对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还不了解,对相关政策制度流程也不熟悉。下一步,涉县供销合作社将加大宣传力度,并依托基层社在各乡镇设立站点,及时收集发布信息,方便群众交易,全面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收益。
他山之石
案例1 江苏南京高淳:完成首笔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
今年初春,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永庆村一块70亩的早园竹山地经过竞价,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转让承包经营权,每亩高出底价200元。村干部吴朝富说,“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更加公开透明,价格多少、流程如何,一目了然,村民们非常放心。”
据悉,去年10月,高淳区在全省率先推开区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半年来已累计交易119宗,各类产权交易额达1.1亿元,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运作集体资产资源收益平均增值22%。
在产权交易市场,除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还可以质押担保的形式,获得贷款。今年年初,高淳区东坝镇和睦涧村443户村民流转给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2146亩承包地,被当做抵押物质押给高淳农商银行,贷到了300万元贷款。这是该市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
案例2 山东德州武城:交易市场让土地“有价有市”
前不久,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了第一笔交易:该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志从该中心拿到了《武城县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取得了甲马营镇田庄村11户农民手中共计284亩土地13年的经营权。而以前农民将自家承包地流转出去,私下流转的价格仅为每亩三四百元。
武城县于去年底在全市率先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提供场所等服务,履行产权交易鉴证职能,并提供交易策划等配套服务。
随着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相继涌现,融资无疑成为制约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的难题。该县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规定粮棉种植面积不低于100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低于50亩、养殖面积不低于20亩的承包经营人,可获取其所提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评估认定价值30%~50%的贷款。
案例3 四川简阳:“自愿流转、规范交易”成现实
3月20日,四川省简阳市首宗通过城乡产权交易中心流转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成功交易,实现了该市2015年以土地流转为主的城乡产权交易首季“开门红”。
简阳市三合镇政府通过摸底调查,该镇马骡村3、4、6、8、9社的178.055亩土地经营权自愿集中对外招租流转。经简阳市城乡产权交易中心在门户网站发布公告,该宗土地经营权采取协议流转方式,流转期限10年,每年每亩租金520元,每年交易金额达9万余元。3月20日,市城乡产权交易中心为交易双方进行了规范、公正的交易鉴证,交易成功完成。
亮 点
平台交易透明公开,规范有序,防止暗箱操作,既保障了农民利益,也避免农户中途私自中止协议,损伤受让人权益。
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同时也可以以质押担保等方式获得贷款,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链接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你了解吗?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为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流转交易提供服务的平台,包括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林业产权交易所,以及各地探索建立的其他形式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阶段通过市场流转交易的农村产权包括承包到户的和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等,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具有明显的资产使用权租赁市场的特征。流转交易以服务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流转交易目的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具有显著的农业农村特色。流转交易行为主要发生在县、乡范围内,区域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为主。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突出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引导、规范和扶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
坚持公开公正规范。必须坚持公开透明、自主交易、公平竞争、规范有序,逐步探索形成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特点的市场形式、交易规则、服务方式和监管办法。
坚持因地制宜。是否设立市场、设立什么样的市场、覆盖多大范围等,都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
坚持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在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形式,稳妥慎重、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
功能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既要发挥信息传递、价格发现、交易中介的基本功能,又要注意发挥贴近“三农”,为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流转交易产权提供便利和制度保障的特殊功能。适应交易主体、目的和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为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交易品种
1.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耕地、草地、养殖水面等经营权,可以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交易,流转期限由流转双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协商确定。
2.林权。是指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可以采取出租、转让、入股、作价出资或合作等方式流转交易,流转期限不能超过法定期限。
3.“四荒”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采取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按照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关规定进行流转交易。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其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交易。
4.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是指由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经营性资产(不含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可以采取承包、租赁、出让、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流转交易。
5.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是指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和涉农企业等拥有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可以采取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流转交易。
6.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是指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和涉农企业等拥有的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可以采取承包、租赁、转让、抵押、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交易。
7.农业类知识产权。是指涉农专利、商标、版权、新品种、新技术等,可以采取转让、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交易。
8.其他。农村建设项目招标、产业项目招商和转让等。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
专家视点
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应逐步市场化
□ 陈建华
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纳入现阶段农村产权交易品种,对于指导农村土地依法流转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土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特殊性,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就出现包括转包、出租、互换和转让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到90年代初期,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初露萌芽。2002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后,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地方政府依托农(林)业部门成立了土(林)地流转服务中心。2008年以来,一些地方还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
目前,我国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农村土(林)地流转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对农地流转程序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免费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指导、合同签订等交易服务,有的还兼具调解纠纷、仲裁等职能。现有的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有的是企业,有的是事业单位,缺乏中介服务机制。多数农交所是在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下生存,存在职能定位不明确、市场定位不清晰的问题。
允许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一方面是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解决农村贷款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交易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土地经营权在集体组织成员内流转只需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完成;而土地经营权交易行为的本质是市场行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价格发现、资本对接、资源配置等市场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农民三方的利益,在农村土(林)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农地流转服务机构弥补了市场空白,适应了基层的需要。但按照“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要求,应当将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分离,机构实行政事分开。政府通过破解农村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约束,加强对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的监督和指导,加强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者和农民的宣传教育,将能够通过市场运行的交易行为交给市场主体承担,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记者手记
农村产权交易所要叫好还得叫座
尽管农村产权交易所具有促进土地流转透明公开、监管有效和操作规范等诸多好处,但是,目前有些农村产权交易所仍处于业务量少、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要提高业务量,要做到既保持公益性又能盈利,要解决政策难落实、法律法规缺失滞后等难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伍振军曾表示,截至2014年,我国承包耕地的流转面积是3.8亿亩,其中大部分的流转交易自发进行,只有少部分在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农户自发流转的甚至连流转合同都没有。他说:“现在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市场占有量确实很小,场内交易需要的流程相对复杂,需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农户进行小额标的的交易没有必要跑到交易所去。”
供销合作社涉足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领域,因为其熟悉农村、贴近农民,对当地土地情况非常了解,所以在信息资讯方面有天然优势。但是在具体运营过程中,一样会遇到业务量少、资金不足等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基本原则,要求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突出公益性,也就注定了农村产权交易所不能仅以盈利为目的。在此情况下,一方面交易量很小,一方面又必须免费甚至低收费,要维持生存,必然要借助政府的扶持。等慢慢步入正轨,政府可以逐渐退出。最终到了成熟阶段,政府就可以放开,交由市场去选择。
所以,要想让农村产权交易所叫好又叫座,在目前这个起步阶段,还需要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把市场做大;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使交易市场规范运行并得到有效监管。
(大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