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安徽省庐江县的农民傅从胜最终还是决定要把孩子送到县城读小学。但孩子之前读幼儿园,却没让这位重视学前教育的年轻爸爸太操心。他连镇上的幼儿园都没考虑,直接让孩子留在村里的社区幼儿园读了三年。他说:“村办幼儿园比县城幼儿园一点也不差,价格又不贵,当然不会舍近求远。”而这个幼儿园,正是在小墩供销合作社的扶持下建起来的。
新社区催生新型社
傅从胜所在的社区叫小墩社区,离镇上大约有5公里的路程。这里原来还只是个夹在低矮小山之间的小村落,零散分布着几户人家。随着县里的“新农村”建设试点,一批民房被集中规划建设,附近的村民聚到一起,形成了这个乡村社区。
参与社区开发的钱外勤是当地人,他觉得建社区不是一锤子买卖,后期还可以做商业,于是就在中心地段留下两排房屋,并拿出一部分开了一家大超市。然而,居民住满了,附近也开了大大小小的超市。尽管钱外勤的超市位置最好、面积最大,经营状况也不差,但他还是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的竞争压力。
而且,对钱外勤来说,还有一些烦心事压在他的心头:作为乡村社区,仅有超市还满足不了老百姓的生活所需。小孩上幼儿园、农资供应等等都是让周边农民头疼的难事。他总觉得,得想条出路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超市,钱外勤还借助庐江县的农产品资源,经营着一家蛋制品和花香藕加工企业。他说:“在开发建设新社区之前,这里曾经有一个基层供销社。在农村,很多人,特别是五六十岁的人对供销社有着特殊情结,都认供销社的牌子。”为了更好地拓展货源和销售渠道、争取扶持政策,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早早就作为参股企业加入了庐江县供销合作社,并在小墩牵头组建了庐江花香藕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2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资金压力陡增。在四处求助无援的境况下,钱外勤的企业从庐江县社的上级社合肥市社获得支持,通过市社的股东身份和资产担保,从合肥德善小额贷款公司借到了200万元周转资金,化解了燃眉之急。“真没想到,关键时候,供销合作社成员单位的身份帮了我大忙。”钱外勤说,这件事让他再次看到了供销合作社的实力和影响力。
为更好地服务周边百姓,也为了更好地开展经营,原本就已经半只脚踏进供销合作社的钱外勤,这次干脆完全投入到供销合作社的体系中。他拿出办公地点,让县社在小墩再次把基层社的牌子挂了起来,一起合力经营。
随着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综合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在省社的积极协调下,2014年,安徽省全面放开基层供销合作社作为企业法人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限制。有了政策的支持,作为开放办社成果的小墩供销合作社终于可以在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名正言顺地挂起“小墩供销社有限公司”的牌匾,一家由庐江县社出资35%的新型基层社正式以独立法人的形式运转起来。
新需求带动新服务
通过庐江花香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庐江县社建立的紧密联系,在庐江县社的协调和指导下,2009年,钱外勤在小墩顺利筹办起了一座标准化幼儿园。新的幼儿园不仅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所有任课老师也一律幼师专业毕业。周边村民一看,它和县城里的幼儿园比并不差,就都不再把孩子往镇上的幼儿园送了。傅从胜说:“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在外打工,留守的多半是老人带着孩子。把孩子送到5公里外的镇上幼儿园,晴好天气还好办,老人骑辆电瓶车就能接送;但是到了冬天,即便没有雨雪,天天往返也是又冷又不安全。”2014年,已经并入小墩供销合作社的这座幼儿园,在县社的帮助和推动下,还通过了县里“普惠幼儿园”考核认定,一个学期的园费还不足1000元。人们就更看中这个幼儿园了。
和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常常缺少服务,特别是金融服务。受限于成本和风险管控难题,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敢贸然介入。自从挂上“小墩供销社有限公司”的牌子,有了供销合作社的背景、号召力和信誉作支撑,2014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在小墩社区的ATM机终于落户在供销合作社的网点。同时,邮储银行承接的当地居民水电费代缴业务也交给这个基层供销合作社代办。现在,村民们在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的空档,就可以顺便在供销合作社缴纳水电费,再也不用往镇上跑了。
为了方便老百姓网上购物,2014年下半年,小墩供销合作社又和中通快递达成协议,代收代寄周边片区的快递包裹,解决了周边农村地区包裹难投递的问题。钱外勤大概估算了一下,去年“双十一”期间,由他们代为收寄的包裹至少也有1000件,大到冰箱彩电,小到衣服鞋帽,样样都有。
今年开始,庐江县社又将县社控股农资公司的业务对接到小墩供销合作社,并专门开辟了农资销售门店。农民需要什么化肥农药,小墩基层社及时向县农资公司反映,迅速备货,分户送到农民家里。
到了农忙季节,孩子已经在县城读小学的傅从胜几乎成了小墩供销合作社的员工。拥有一辆小型货车的他笑着说:“现在每天都要开上车,为小墩供销社配送农民订购的物资。小墩供销社生意越好、业务越多,老百姓生活就越方便,我也就越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