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办好供销社,就必须采取做企业的思路搞管理!”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张新华告诉记者。五年来,内乡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思路已经得到时间的检验,该社连年购销增幅都在20%以上,2014年底全系统更是以1670万元的总收入,较2009年实现81%的大幅增长。那么,内乡县供销合作社究竟是凭借怎样的思路办好基层社,又是凭借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让社有企业恢复活力的呢?
破产重组谋新生
“基层社不能是空架子,必须要有自己的实体,没有实体啥也做不成!”张新华指着县社行政院门口刚刚动工的红都广场项目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县社改革5年来新建的第14个大型综合超市项目了。“基层社只有凭借实体项目壮大了自身的实力,才有阵地实现为农服务的目标啊!”
2009年以来,内乡县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把项目发展作为增强基层网络建设的“头等大事”。为了破解基层社的发展困境,按照“破产减债甩包袱、资产重组求新生”的思路,该县社先后依法对15个基层社实施破产改制,组建供销商贸合作社,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逐级聘任。2014年,15个基层社净收入突破600万元,较上年度增加近100万元。
其次,内乡县社还依靠开放理念来推进网络扩张,并采取多项举措确保每个网点愿加入、留得住、发展好、有效益。2014年,内乡县基层社新增网点38个,总数持续稳定在1300个以上,在全县289个行政村实现了服务网络“全覆盖”。
最后,内乡县供销合作社还在5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全县16个乡镇,新建及改建了20个营业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2个大型农贸市场,并在全县规范改建了600多个村级超市,年累计为基层社增加收入近200万元,大大提升了基层社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其中,所有超市都设有专门的当地土特产品专柜并免收进场费,鼓励本地农民或农产品经纪人在超市进行农副产品展销。截至目前,供销合作社超市已经帮扶农民年销售绿豆、玉米糁等当地小杂粮30余吨。
整合资金办大事
“光有好的组织机制,没有资金也是白搭!”张新华如是说,为了筹措项目资金,县社领导班子总结出了公共积累筹一点、招商引资入一点、建筑单位垫一点、门店先期支一点的“四个一点”办法。“要想把这笔钱用好、用到位,就必须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张新华告诉记者,县社为此专门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每年年底都会对各个基层社上报的项目进行综合考评。“哪个项目效益好、规模大、见效快,咱们就先投哪个项目,等这个项目建成有了成效之后,又能对公共积累资金有更高的回报,我们就能有更大的财力物力去做公益性更强的项目。”
以始建于1993年的内乡县庆丰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内乡县社老资格的社有企业,长期以来未能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于经营管理不活、生产方式落后、设备陈旧不堪等原因,公司长期收不抵支,年利润不足1万元,基本处于半停产阶段。2006年内乡县社对其进行了破产重组,重新搭建了企业领导班子,并于2009年开始利用公共积累资金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建成了包括喷浆造粒、冷压造粒以及混配肥在内的3条生产线,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自主开发研制出高中低含量齐全的化肥品种。由于产品使用方便、肥效长久,符合国家化肥生产的主流趋势,多次中标附近县镇配方肥、果树肥的政府招标项目。在销售上,庆丰公司依托内乡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重建的潮流,销售门店从之前的几十家迅速扩展至百余家,并借助全国供销网络将化肥销售带到了新疆、青海等地。
“2014年我们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年纯利润达550余万元。如果没有县社公共积累对我们的投入和改造,这真是想都不敢想啊!”庆丰公司董事长郭海泉说道。
企业员工同发展
“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职工。没有职工的奉献,一切都是空谈!”内乡县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杨军告诉记者,为了能够使广大职工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之中,内乡县所有基层社及社有企业积极落实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各种福利待遇,为全部职工足额交纳了养老保险金并办理了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在整个系统内营造出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
此外,为调动广大职工、尤其是领导班子的工作积极性,县社制定了基层干部职工的选拔考核任用制度。为此,县社专门成立了目标管理办公室,对所有基层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底实行终评。由于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的收入实行的是年薪制,因此考核结果不仅与领导班子的收入直接挂钩,更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对于严重缺乏带领基层社求增长谋发展的能力的人,县社绝不“讲情面”对其听之任之。一个组织只有奖惩分明,才能调动起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杨军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