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造的‘家文化’,就是要关爱员工、关注员工成长,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完全为了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而努力。”在接受《农村金融》周刊记者采访时,吉林安图农村商业银行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常淳说道。
在当前金融行业井喷式发展的形势下,面对新机遇、挑战与压力,加速对企业文化的打造,往往被众多金融机构视为胜出竞争的一柄利器。
近年来,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家文化”建设纲要的引领下,安图农商行的“家文化”建设内涵日渐丰富,员工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呈显一路上扬之势。
关爱,无处不在
“突出特色、追求卓越”。在安图农商行,日渐落地生根的“家文化”建设,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三年的时间,我给母亲的那张‘孝心卡’。里面已经陆续存入5200元了。”采访中,安图农商行员工孙欣说。
在家文化建设过程中,“为父母办一张‘孝心卡’、存一份‘孝敬基金’”是安图农商行的一项创新之举。
自2013年3月起,安图农商行在引领全行干部、员工中开展“尽孝心、传美德”的“孝敬基金”活动。即每月从每位干部员工资中扣除100元,单位补助100元,两项合计200元,存入为员工父母开办的“孝心卡”中。
“从‘大家’到‘小家’,‘孝敬基金’活动的推行,凝聚了人心,得到了全行员工的高度认可。”常淳说。
他告诉记者,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员工们树立起了感恩之心、让员工父母为子女感到骄傲,同时,也督促了员工的父母们与行领导一同关注员工的发展与成长,尤其是年轻、新毕业员工的思想变化,让他们少走弯路。
“我父母跟别人聊天时,提到‘孝心卡’,脸上都是自豪的表情。”孙欣说,“在整个安图,就我们单位员工的家属有这待遇。”
提及“安图农商行员工专属待遇”,孙欣向记者强调说,还有必须提及的一项,那就是“爱心救助基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行在开展“孝敬基金”活动的同时,还同步设立了以献爱心、扶危困为主题的“爱心救助基金”。即每位员工每月捐助30元,中层以上领导每月捐献100元,作为该行困难职工的救助费用来源。现如今,该基金的累计金额已超过20万元。
“围绕着提高员工幸福指数这一核心目标,打造能突出我行鲜明个性和优势,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家文化’。”常淳强调说。
幸福,由内而外
“我们安图农商行这个‘家’发展好了,却也不能忘了社会这个‘家’。”安图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说。
谈及对社会的回馈,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方式是把爱向社会传递。
自今年一月份起,在“家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该行把“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设为一项长期活动进行开展。即,定期安排行内员工到安图县光荣院、第一福利服务中心,看望和慰问那里的老人。
“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上次去,我们还自带了理疗仪,给老人们做理疗。”常淳说,“每次去,老人们都喜欢拉着我们的手,跟我们特别亲。”
“农商行用孝心回馈社会搞得不错。”安图县民政局副局长王松花评价说。正所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安图农商行的爱心之举,不仅激起了员工心中关爱老人、回馈社会的正能量,也向社会发出了“关注老人精神生活”的呼声,更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多方点赞。
该行回馈社会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自身的金融服务,回报社会。
“现在客户到我们网点办理业务,都能感到像回家了一样的舒服和温暖。”安图农商行党群工作部科员郭英金说。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该行的金融服务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一方面,是经过网点改造,辖内各网点的软硬件设备都齐全;另一方面,是在家文化建设中,该行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文明规范服务培训,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今年,该行还将开展“文明规范服务网点”活动,让全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再晋级”。
“跟以往相比,我们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都显得更加贴心和耐心。”安图农商行天池支行一位大堂经理告诉记者。
她说,“‘家文化’建设,让员工们变得更加理解我们的客户,尤其是老年客户。”不会写字的,大家会告诉他们该如何按手印;眼花的老人,大家给他们准备了老花镜;对于偏远山区不方便办理业务的客户开展上门服务……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安图农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是家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员工变得更加有上进心、责任感和正能量,也为我们安图农商行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
截至2014年末,安图农商行资产总额29.10亿元,负债总额25.92亿元,各项存款24.02亿元,占市场份额的44.01%,比年初增加1.14亿元;各项贷款17.51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9.88%,比年初增加2.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