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农信卡,承载着一代农信人的情怀,架起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桥梁,搭起了农信社支小支微的纽带。
被遗忘的银行卡
初春的一天晚上,小郭到医院附近的自助银亭取钱,正要插卡的时候,自动取款机吐出了一张信用社的银行卡。小郭的第一反应就是之前取钱的人忘记取卡了,小郭收好这张银行卡,焦急地在门口等着,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失主回来寻卡……
突然,小郭想起了在信用社工作的同学,打电话咨询后,小郭依然焦急。因为在医院附近,也许卡上的钱就是人家的救命钱。为了尽快找到持卡人,小郭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一家信用社网点,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做好登记,在大堂经理和临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主。
原来,持卡人开卡时,预留了个人联系电话,小郭正是在信用社的帮助下,通过预留电话联系上了持卡人,把卡还给了失主。
银行卡凝聚祖孙情
在单县莱河镇梁庄村一处信用社农村金融自助终端取款点,60多岁的袁大爷手里拿着信用社的银行卡,对莱河信用社的会计主管说:“管主任啊,信用社的服务现在是越来越好了,我们家的粮食补贴、农保、还有儿子在外打工寄回来的钱,在村里这台机子上一刷就取出来了,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的路到镇上取钱了!现在俺孙子去省城念大学了,我还给他办了一张信用社的卡,每个月在村里就能给他寄生活费喽!”袁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虽然对袁大爷和他孙子来说,手里拿的是张小小的农信卡,但是这代表了信用社对老百姓的承诺,更代表了老百姓对信用社的期盼,让老百姓时时刻刻感受到信用社的服务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