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春风拂面,麦苗青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望着自家农田里正在作业的两台合作社植保农机,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东河村农民孙景山的眼神里流露出对好收成的满满期盼,嘴里则不住地对供销合作社统防统治规模化服务啧啧称赞。
每到农忙时节,山东省淄博市供销合作社都会依托自身的经营服务网点、社属企业及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从产到销的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展规模化服务,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近年来,淄博市社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在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为农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了当地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围绕土地开展规模化服务
作为农资供应的主渠道,淄博市社充分发挥资源及网点优势,为当地农资保供稳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社依托淄博众得利等9家农资经营骨干企业,在全市发展农资直营店301个、农资连锁店1500余个,农资商品年供应总值近12亿元,全系统农资供应量占社会总需求达到70%以上。
同时,市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大讲堂等在农技推广和农民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临淄区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淄博众得利集团是老字号农资销售龙头企业,为适应农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的需要,成立了淄博市首家“精准施肥工程研究中心”——众得利农业新技术科研中心。该科研中心先后在300多个连锁店和村级直供点开办测土化验或代办业务,已累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0万余亩,为土地量身定制“营养套餐”。
为解决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等制约农业规模化服务的瓶颈,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开展大田作物统防统治,牵起农业规模化服务的“牛鼻子”。其中,市社领办的桓台益农合作社从最初的百余台背负式喷雾机服务5万多亩土地,发展到现在拥有6架农用飞机、30人的飞行队伍和大中小100余台农用机械、170余名专兼职农机手的规模,日服务面积超7万亩土地,走出了一条依靠土地连片集中和高效机械化作业提供农业规模化服务之路。
近年来,在淄博市社的指导下,桓台、临淄、高青等区县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配备作业机械410台套、购置整合植保飞机17架,特别是“飞防”工作,成立了专业化队伍,去年规模化服务面积达到83.6万亩,实现了出市跨省全国范围内“飞防”作业。
通力合作 富农增收
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淄博市社利用基层社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改往日农户单打独斗局面,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里办起合作社后,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谈到入社后的变化,博山区池上镇池埠村50岁村民谭秀云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谭秀云所说的淄博淄河源乡村旅游合作社,是近年来全系统领办和创办起来的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一员。随后,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他们家种玉米,一年下来还挣不到3000块钱。搞农家乐以后,出租闲置房屋一年可收入5000元;4月到10月旅游旺季,在旅游合作社打工,每月可赚1800元;入冬后去村里的桔梗专业合作社劈丝,一天能挣60元。一年下来,能比过去多收入1.5万元。
目前,市社共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98个,社员达8万余户,培育示范专业合作社53个,促进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供销合作社有服务的优势,村党支部有组织的优势,农民合作社有经营的优势,三种优势相加,带来的是1+1+1大于3的效果。池埠村曾是个贫困薄弱村,2010年由池上供销合作社牵头,通过村委租赁土地、吸纳集体入股,联合农民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年出口菌棒100多万支,带动农民500余户、助农增收5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22万元,凝聚力大大增强。
据了解,市社目前已与323个村(社区)开展合作共建,实施共建项目547个,帮助村集体年增加收入700余万元,帮助农民增收近7000万元,初步形成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载体、村集体收入有平台、供销合作社发展有资源、农民增收有路子的共赢局面。
打通“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农产品销售是农民增收的命脉,为此,淄博市社着力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打通农户连接市场的“最初一公里”。
来到淄博合家福超市南定店,这里每天推出16种平价蔬菜,顾客络绎不绝。“这里的蔬菜新鲜、品种多,还便宜。”正在挑选蔬菜的市民张曰英高兴地说。淄博合家福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是张店区供销合作社的社属企业,自去年4月开办第一家平价蔬菜超市以来,其规模已迅速拓展至12家,日销售蔬菜近20吨。
该超市在周村区、高青县、沂源县等地还建立了农产品基地,种植蔬菜、果品品种20种以上,并牵头成立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生产。直配超市,减少流通环节成本,超市平均以低于市场15%—20%的价格销售,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截至去年年底,全系统已改造发展农产品经营店(专区、专柜)811个,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122个。
依托系统内龙头企业,发挥网络优势,市社推进超市下乡,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打通农民消费“最后一公里”。
沂源县悦庄镇村民房敏经常在沂源世纪东方超市悦庄直营店购物,步行回家约10分钟。房敏高兴地说,“半年前还只能去附近的小卖部购物,去县城的超市来回要小半天,现在超市就建在了家门口,很方便。”
近年来,淄博市社扶持带动山东新星、桓台联华、桓台鲁供天马等一批流通骨干企业,坚持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发展农村日用品超市998个,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在畅通城乡商品流通,服务农民市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大众日报》)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