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冷链物流管理的解困之路


 

  纵观当下的冷链物流企业,多少都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当困难的现象。但企业要走向市场,做大做强,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在加强管理中发展壮大。

    企业小时靠能力,大时靠管理。回头看好多企业,起步时往往靠领导的个人能力,吃苦耐劳加上思维敏锐,迅速打开天地,但到了一定程度则逐渐力不从心。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辛苦不说,经营的天花板很难打破。按照一般管理学理论,团队人数超过50个,管理层的存在就不可避免。那些做得好的冷链物流老板,不是高度自信,亲力亲为的;而是那些自知能力不足,及时请进人才,组建核心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

    除了那些资本下乡而来的冷链物流企业,土生土长的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是家族的。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经历风险不断壮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主力多是本家人。国外的家族企业一般经营都比较平稳,而国内的家族企业却很容易出现亲人反目成仇的现象。原因在于国外的家族企业虽是家族化的,但产权是社会化的,股权是分散的,不会因家族内部问题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中国的家族企业往往带有强烈的家族特色,股权封闭,企业经营依赖于家族成员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家族企业不仅在产权上没有社会化,而且也没有个人化,如何分配没有明确,为后来的内部纷争埋下隐患。家族企业永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经营主导权始终掌握在自己家庭成员或后代的手中,而是学习西方让企业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即股权社会化,就像让水成为海洋的一部分,才永远不会干涸。

    管理的核心是人而非事。一个有趣的故事道出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根本:一群名校博士和高端的咨询管理团队,在管理一个项目时一筹莫展。这时企业领导只到基层观察了一圈,就准确地点出了管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位企业领导看到公司工人像机关职员一样上下班,其工作情形好似农村“大锅饭”情景再现。此后,管理层采取了类似联产承包、劳务外包的办法,企业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和职工收入迅速提升。这个故事说明,与一般企业一样,冷链物流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要让企业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管理核心在人而非事,根本在于人的精神问题而非物质问题,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人的集合协调而非个人的单打独斗。

    冷链物流要重点管理好三类人。第一类是核心管理团队,事关企业发展根本,即人们常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找到好的管理团队,要靠企业有吸引力的发展愿景,没有前途的企业是留不住人的;要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干事要靠感情,靠志同道合,还要靠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二类是技术人才,冷链物流发展是靠现代物流来推动的,专业人才决定着企业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对技术人才要在感情上尊重,待遇上优厚,生产中赋权,给予宽松的能力发挥空间。第三类是大量的员工。业务流程几乎都难以实现标准化评估和有效监督。世界上绝大多数冷链物流经营单位是家庭经营,因为只有这种模式这样才能把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管理的成效体现为物。管理形成了以人为核心、以物为目标,以多姿多彩人的活动,落实到相对统一的物的标准化之上。尽管生鲜食品产品有许多特殊性,但从实际出发,还是要强化冷链物流的质量管理。首先,生鲜食品品种繁多,流通终端业态也多种多样。生鲜食品个体间的差异比工业产品大得多,让生鲜食品在保质期期间像工业产品那样流通是不可能的。其次,生产规模偏小,冷链物流的标准化难以实现。冷链物流永远是单边配送,几乎全部空返,物流成本很难降低。虽然生鲜产品物流很难像工业品物流那样标准化运作,但标准化的方向却不可改变。特别是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会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

    如今 “互联网+”风靡城乡。业界应学会应用互联网思维,做好人的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运作,推动冷链物流适应电商发展及自身转型升级的新需求。

(邢 馔 库之梁)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