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6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李成:辛勤耕耘在基层

□ 本报记者 张成

李成在葡萄园查看葡萄的长势。
引镇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葡萄园。

    李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引镇供销合作社主任。自18岁参加工作以来,就扎根在供销合作社系统,从门店营业员到门店经理、再到基层社主任,30多年来,始终坚持在基层一线。2008年,李成担任引镇供销合作社主任,将一个停滞不前的基层社带上了发展的快轨。2011年,引镇供销合作社荣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百强基层社”称号,2014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我不求别的,就想让职工们有活干,有饭吃。” 2.“供销合作社的基础在农村。现在农村的市场非常宽广,供销合作社完全可以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

    每天早晨,李成总要到引镇供销商厦去转一转,看一看,无论刮风下雨,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我不去看一眼,这一天都不能踏实地过完。”

    重塑体系  基层社旧貌换新颜

    引镇,东邻西安市蓝田县,南接商洛市柞水县,依秦岭、接浐河,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经贸发达,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引镇供销合作社就坐落于此。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后,引镇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一度失去活力。从1998年到2007年,引镇供销合作社年总收入仅约38万元。昔日的繁华蒙上了落寞的阴影,往日的喧嚣变得沉寂。

    2008年,李成担任引镇供销合作社主任。当时的引镇供销合作社就像一滩死水,李成说:“那时真是要啥啥没有,干啥啥不行啊!我不求别的,就想让职工们有活干,有饭吃。”那么,该怎么办呢?掂量着手里的这点钱,李成反复盘算着引镇供销合作社的出路。没有钱,那就从引镇供销合作社的资产上想办法,从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上想办法。

    “供销合作社在流通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想在农村流通领域重新发挥作用,必须在经营上下功夫,而首先是要尽快改善经营环境。”李成对此了解得非常清楚。2011年底,李成向长安供销联社申报了“拆除原临街的二危房,在原址新建一座大型综合购物商厦”的项目。得到新建批复后,2012年3月引镇供销商厦开工建设。自此,李成便像长在了工地,早起晚睡,蹲守在一线。在建设过程中,他规范管理、严格项目招投标、项目评审和各项建设程序,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付出总有回报。2013年,引镇供销商厦如期建成。高雅时尚、商品丰富、品牌繁多的4层综合购物商厦,总营业面积达4500平方米,可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引镇供销合作社的固定资产增加1000多万元,年增收140余万元,引镇供销合作社找回了久违的红火。

    为了扩大营业面积,2014年,李成对原有供销商城进行提升改造。将原有营业大楼分为三个特色板块:一楼为大型超市,方便周边群众的日常所需;二楼打造为精品商城,提升营业大楼的档次和竞争力;三楼家具城重新整改、装修,同时将其与引镇供销商厦连为一体,互相贯通,打造成长安区东部一流的购物商城。

    一系列的改变为引镇供销合作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如今,引镇供销合作社的供销商厦、供销商城和部分农村日用消费品超市,窗明几净,货架上摆放整齐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悠闲地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以前地方小、货也少,经常害怕买到假东西,要买一些大件还要往西安市跑,既费事又花钱。现在货既全又真,明码标价,方便、放心、又实惠。”引镇街道光昌村的李大爷说,“现在咱的供销社变化太大了,标识明显醒目了、经营场所干净整齐了、营业面积扩大了、产品越来越丰富了,真是好得很!”

    目前,引镇供销合作社为辖区30余万群众及相关团体的农资、农贸和日用消费品提供服务。经营商品多达30余个大类,28000余个品种,总营业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年销售额8000余万元,年利润208万元。合为一体的引镇供销商厦和引镇供销商城相映成辉,已成为本地标志性建筑。

    立足服务  老传统赋予新内涵

    “供销合作社的基础在农村,现在农村的市场非常宽广,供销合作社完全可以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这是李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引镇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化小城镇,有着广阔的农业市场,也有繁华的镇区经济,还有引镇现代物流园独特的开发区资源。李成从中看到了希望,找准引镇供销合作社的定位:服务“三农”,重视小城镇和新农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引镇供销合作社下辖杨庄、库峪、留村、大峪、光昌等分社(店),服务半径达10余个乡、镇(街办)和150个自然村。近年来,结合这一实际,李成开始重新审视市场,创新发展机制,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的经验和优势开拓市场。他整合农资网络,发展加盟连锁零售网点,积极实施新农村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工程,采取增加经营服务人员、延长营业时间、开展电话预约、商品拆整卖、送肥下乡等服务措施,不断巩固引镇供销合作社的主渠道地位。每逢“三夏”和“三秋”时节,李成就抓住时机,发挥供销合作社点多、面广、网络全的优势和农资流通渠道作用,将农资商品直供到田间地头,方便农民购买。同时,积极开展电话登记、送肥上门、售后服务、测土配方等服务。此外,还推广新药、开展配方售肥售药等农技服务活动,确保不误农时,全力做好全区生产农资供应工作。

    近年来,在李成的带领下,引镇供销合作社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把改善农村购物环境作为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多举措开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文明服务水平。他规范了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在每个村确定一定量的农资使用示范户和专业户,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对农资服务进行调整。同时,进一步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农产品流通打下了可靠基础。此外,在种植季节,庄稼医院的医生还会对农药、化肥的应用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

    截至目前,引镇供销合作社的辖区内已建成日用品村级超市17个、农资超市6个、农资加盟店6个,成为引镇辖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于这些成绩,李成却说:“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将来,还得继续努力。总之,为农服务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