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凭借着突出的业绩,被评为“2012中国合作经济年度50佳合作社”。2015年5月5日,对于重庆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合作社里,大家看到了全国首创的乌天麻复原切片:一个10多厘米长的天麻,每隔1厘米左右被切割成片,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天麻形状包装成袋。您可别小看这1厘米的切片,这是合作社理事长张成生及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的心血,它的诞生凝结了大家近5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
从自己做药材生意赚首桶金到带领乡亲们种植乌天麻致富,从自己探索研发栽培野生乌天麻到首创乌天麻复原切片,合作社一步步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它的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理事长张成生。
为创业花光首桶金
作为大山的儿子,张成生1988年高中毕业后,揣着借来的180元钱,跟着大哥到奉节学做中药材生意。一个月后,他只身来到湖北宜昌,用了两年多时间开了一家小型药材批发店。由于为人诚恳、做生意讲诚信,他的中药材生意很快红火起来,规模也逐渐扩大,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张成生一点也不满足现状,一个新念头在脑海中诞生。
1997年,张成生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地回老家开始第二次创业。他在离家20公里外的云阳县最高峰海拔达1809米的云峰山租用了400亩土地,还聘请了70个农民开始培育野生乌天麻。由于没有培育经验,第二次创业没有前一次创业顺坦。培育的野生乌天麻经常半途夭折,损失惨重。他到外地学习培育野生乌天麻的相关知识,也是连吃闭门羹,甚至遭到嘲笑。
别人不愿教,那就自己学!凭着一股子韧劲,张成生买回培育药材的相关书籍,开始了对野生乌天麻异花人工授粉的试验。探索的过程中,他不仅花光了十几年做中药材生意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债。一到腊月,要债的人就找上门。“那几年,全家人都害怕过年。”他回忆说。
栽培成功带2880余老乡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年不懈的努力,野生乌天麻异花人工授粉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填补了我国野生乌天麻栽培史上的一个空白。更可喜的是,经专业机构检测,他培育的野生乌天麻含天麻素1.64%,是国家标准0.2%的8.2倍。
致富不忘带领乡亲脱贫。看到周围还有不少乡亲生活贫困,2008年,他成立了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价值120余万元的乌天麻原种和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农民,带动587户农民种植中药材,并统一销售。如今,已有2880名贫困乡亲在他的帮助下培育起了野生乌天麻,每亩土地可增收5万多元,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2013年,合作社正式更名为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通过实行“一帮一”的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户,每名社员带动一户农民种植中药材。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合作社采用了统一开发和农户分散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在云峰、硐坪等村兴办了一个有300户农户共同参与的高标准种植示范点,带动全镇13个村兴办示范点18个,参与农户882户、示范面积3428亩。
此外,合作社采取“一分三统”的经营模式,即分散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销售,保证了中药材种植的快速发展和药材品质的提升。而对于积极种植的农户,合作社会给予奖励:凡农户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的,合作社就奖励1千元。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户,则实行先供种、销售后再付款。
乌天麻种植中,科技含量比较高。张成生就带领一部分种植能手组成技术服务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解决了农户种植上的难题。而包产品回收,则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如今,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2万余亩、建成乌天麻种植基地5800余亩,乌天麻年产值达4800万元。
“在3年内,我们拟扩建中药材种植基地3100亩,其中扩建200亩以乌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种子基地,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中药材4000亩;拟建一个初制中药材1800吨的加工厂,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乌天麻种植和加工基地。”张成生充满信心。
复原切片再填国内空白
“不少顾客跟我们反映,乌天麻是好东西,但买回去要食用的时候不好切。”顾客随意的一句抱怨令张成生萌生了做乌天麻复原切片的想法。放眼全国市场,乌天麻基本上是成根销售,并没有先进的技术可以将天麻复原切片,还能保持其原有的营养。这一想法开启了他和社员的漫漫求索路。
既然天麻晒干了不好切,那就把新鲜的切成片,再晒干应该可行。新鲜的天麻一出来,张成生就组织人员开始试验。新鲜的天麻切起来像切土豆一样,一个三两下就能完工。等到晒干后,看起来还不错,但送到重庆药检所一检测,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乌天麻的天麻素不到0.8%。可不要小看天麻素,天麻的营养全靠它。合作社生产的乌天麻最高的天麻素含量可以达到1.64%,这就意味着切鲜片后的乌天麻营养损失差不多是一半,这种方法不可取。
切鲜片不行,那么就尝试将干天麻蒸软后再切。蒸软起码得要5个小时以上,但是,一检测发现天麻素损耗了近30%。蒸软不行,那就用水泡。泡软乌天麻耗时更久,个头大的最少也要3天时间。只要能保证乌天麻原有的营养,繁琐的过程和耗费的时间都是有意义的,然而检测结果依然让人失望。
“我们尝试了非常多的方法,甚至借鉴激光切铁的方法,但是用激光的高温切天麻,不仅损耗了天麻的营养,甚至还烧出一股糊味。”张成生说,“切片的方法很多,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能保持其营养。”
时间一天天过去,各种方法不断尝试,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试验一度陷入僵局。一天,有个个头大的乌天麻泡了好几天都泡不软,工作人员又怕泡太久会变质,无奈之下,只得把这个乌天麻给捞起来,放到办公室的微波炉把它弄干一点。没想到乌天麻从微波炉拿出来的时候捏起来像面团一样软乎乎的,工作人员灵光一现,可以这样来切片。惊喜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这次切片比前面的试验都成功,这消息让张成生为之一振。乌天麻的复原切片探索从这儿打开了僵局。
加热多少秒能最大程度地保存乌天麻的营养?张成生知道,大小不同直径的天麻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乌天麻通过九晒、九揉、九回潮,全干后,加热时间要100%精准。若加热时间过短,乌天麻尚未柔软,切制容易碎;若加热时间过长,乌天麻易干枯,易切碎的同时严重影响品质。“乌天麻的干湿程度不同、厚度长度不同,放到微波炉打干的时间就不同。从2013年确定微波炉这个方法可行后,我们已经摸索出一套可靠的标准,希望能投入生产。”张成生说,“在乌天麻变软的瞬间切片并复原,此技术填补了天麻市场的空白。” 目前,合作社研发推出了乌天麻酒、乌天麻含片、乌天麻超微粉、乌天麻饮片、乌天麻胶囊等新产品,让顾客更方便地食用乌天麻。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寻找更好的技术进行乌天麻切片。此外,还会和重庆中药研究院衔接进行设备研究,争取实现完整的干天麻进机器出来后直接是切片复原的产品。”张成生笑着说,“我们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要把天麻做大做强,这是我们合作社的终极目标。”
合作社资料
重庆市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8月,种植有乌天麻、广香、正朴等 20余个品种的中药材,现有社员300余人。凭借着突出的贡献,合作社在2012“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中,荣获“50佳合作社”奖。如今,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2万余亩、建成乌天麻种植基地5800余亩,乌天麻年产值达4800万元。合作社培育的野生乌天麻含天麻素1.64%,是国家标准0.2%的8.2倍,填补了我国野生乌天麻栽培史上的一个空白。近日,合作社研发的乌天麻复原切片,在保证了天麻营养的同时,更方便顾客食用,填补了国内市场的又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