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黑龙江红树莓自行出口掘金

□ 本报记者 张 蕾

图为合作社树莓种植基地。隋吉彬摄

 

    最近一段时间,黑龙江省林口县庆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隋吉彬异常忙碌,也很有干劲。眼看着合作社的红树莓马上就要成熟了,他一方面关注着基地里的树莓情况,一方面与各方买家联系沟通,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但想到社员们又到了收获季节,而且今年树莓可以通过林口县林源食品有限公司自行出口到国外市场,隋吉彬累得心甘情愿。

    好眼光——

    大胆尝试 勇闯市场

    红树莓原产于欧美,是国内外近些年兴起的保健水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黄金水果”。2008年,黑龙江省林口县引入红树莓种植。虽然当时国内对树莓的认识并不全面,但隋吉彬还是看好树莓产业未来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2010年,隋吉彬牵头成立林口县庆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尝试种植红树莓。多年的发展印证了隋吉彬的好眼光。如今,合作社已有社员216户,生产种植基地面积3500亩,其中标准化红树莓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草莓种植示范基地500亩。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远销海外。

    说到产品出口,隋吉彬对自己的“远见”很是得意。在合作社发展之初,他就盯上了海外市场。一方面因为树莓原产于欧美,我国的需求量肯定一时半会儿比不上国外,而且树莓必须由人工采摘,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欧美发达国家人工采收鲜果成本昂贵,我们的产品与他们相比价格优势很明显。同时,隋吉彬认为,合作社要发展壮大,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才是长久发展之路。

    大魄力——

    瞄准海外 步步为营

    但是合作社的出口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众所周知,合作社产品要参与出口并非易事。合作社要先获得进出口权。很多合作社都是通过先成立公司,而后进行进出口权申请,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实现产品出口。在合作社成立之后,为了开拓国内外市场,2011年合作社就组建成立了林口县林源食品有限公司。计划依托合作社的基地和产品,通过公司加工包装后销往国外市场。不过经过考察对比之后隋吉彬发现,当时公司和合作社成立都不是很久,出口必须的硬件设施 、产品质量把控还不能保证,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学习。于是,隋吉彬决定先借助代理公司,一方面完善自身,一方面学习经验。定下了方向,隋吉彬对东三省几家比较有影响力的进出口代理公司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初步建立了合作意向。虽然此时决定不直接做出口,但合作社树莓的种植、采收、生产都一直按照出口的标准努力。

    2013年,合作社通过代理公司完成了第一笔树莓的出口。虽然数量不多,只有100吨左右,但是初步探索的成功还是给了隋吉彬很大的鼓励。但是隋吉彬也深深意识到,靠代理公司开展出口业务不是长久发展之计。因为这次代理公司卖到国外和自己卖给代理公司的价格每吨差了4000元,以后数目增多后,中间的价差就更加明显。要是能够自己出口,这些利润就是合作社的了。这更加坚定了隋吉彬自己出口的信心。

    于是接下来几年间,隋吉彬一方面带领合作社社员在种植上按照国际标准严格要求,制定规范的生产流程,严把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地与当地商检、海关、商务等部门联系,为自行出口做准备。在不断向周边乡镇扩大基地面积的同时,合作社还筹建了一座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型的冷冻及深加工厂,可冷冻树莓鲜果8000余吨。经过几年的努力,今年,合作社的软件、硬件都大幅提升,产品终于可以通过林源食品有限公司自行出口到国外了。目前,隋吉彬正在与俄罗斯等地客商积极联系。

    如今,合作社已经注册了“红林之莓”、“莓子”两个品牌, “林源红”和“红果粒”的商标使用权也正在受理中,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多个国家。隋吉彬表示,合作社接下来将继续以冻果A级果出口为主,以B级果深加工为辅,开发果酒、果汁、果浆、罐头等系列产品及树莓枝、叶的药物提取,作为公司的后续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社员收益,为一方百姓谋福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