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五月的苏北大地阳光和煦,微风送来缕缕麦香。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花晏村村民胡道铎兴奋地对《农村金融》周刊记者说:“沭阳农商银行推出的小额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抵押,随用随贷,想怎么贷就怎么贷。”
如今,越来越多像胡道铎这样的农民从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的小额信用贷款中得到实惠。沭阳县颜集镇花晏村村支部书记胡道卫说:“沭阳农商银行的‘小额信用贷款’真是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有了信用贷款,村民贷款更加方便快捷,真是惠民便民的大好举措,为老百姓做了件大实事!”
打造“阳光信贷”升级版
沭阳是江苏省第一人口大县和传统农业大县,为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问题,早在2008年11月,该行通过开展“阳光信贷”惠农工程,对全县33万多农户家庭进行了逐户评议,采取“批量授信、三台分离、严进细管、动态调整、尽职免责、科技支撑”24字方针,通过透明化、标准化、流程化作业,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员工道德风险等问题,形成了普惠服务、合规管理、风险可控、信用环境改善、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局面。由该行首创的“阳光信贷”曾被中国银监会提升为“三大工程”之一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2013年9月,该行在江苏全省率先实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程,实现信用村内农民无需担保、抵押,仅凭个人信用就可办到贷款,农户每笔贷款额度一般5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贷款期限1年。
该行董事长许尔波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我们推行信用贷款是在长期打造‘阳光信贷’基础上的一次飞跃,是‘阳光信贷’升级版。”
许尔波介绍说,在实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程之前,阳光信贷系统已经连续记录了7年农户贷款交易、担保履约、授信变更等重要信息,已做到了“了解你的客户”,能够对农户实行分类管理,使沭阳农商行具备了试点推行信用贷款的信心和底气。
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
方军是沭阳县庙头镇东柳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一直从事家禽养殖,今年年初想扩大养殖场和孵化房,苦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一筹莫展之时,他得知该行在东柳村开展“整村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当即来到沭阳农商行庙头支行申请,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办理了1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方军高兴地说:“现在贷款像存款一样,比以前容易多了!”
开展信用贷款,关键是“信用村”的评定。该行授信管理部负责人说:“为了做好农户信息采集建档工作,我们深入到每家每户,通过与农户交谈,填制信用示范户推荐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逐户录入,实行‘一户一档’,对农户信用进行评分和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信用村’信用信息库。”
更关键的是该行对信息库的“信用户”信息进行季检和年检,筛选出五种类型:新增、调增、维持、调减、取消,每个季度一次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凡是被评为“信用户”的农户,以文明作抵押、以信用作担保,需要贷款直接到沭阳农商银行柜面上领取。
该行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程后,农户办理贷款不仅便捷,而且得实惠。沭阳农商银行行长谢宝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沭阳农商行对农户信用贷款利率实行一户一册,根据客户的贡献度,贷款利率在同档次的基础上,每年下浮5%,并且采取随借随还、按时结息,老百姓什么时候手头紧可以随时来借,若手头宽裕可以随时还款,真正让利于百姓。
“沭阳农商银行为了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还对‘信用村’进行奖励,用于该村公益事业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于整村贷款回收率达99.6%以上的信用村,沭阳农商行按照贷款总额的5个基点奖励该‘信用村’。” 谢宝补充说。
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程一经推出,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5月20日,沭阳农商银行共评定信用户40475户,授信信用贷款24.22亿元,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187户,金额4.08亿元。“小额信用贷款”覆盖行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商品贸易、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建筑等20多个领域。
该行的信用贷款成功的背后是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长期的坚持付出。“‘行百里者半九十’,定好了方向后,坚持就是胜利。”许尔波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