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梦催人奋进 供销情凝聚人心
“五代会”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之一·“新网工程”

 

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 向综合服务转变

    农资经营稳步增长。在化肥市场全面放开、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全系统积极推进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由单纯的一买一卖向综合服务转变,确保农资稳定供应,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始终承担着全社会70%左右的化肥供应量。截至2014年底,全系统共有农资连锁、配送网点37.3万个,比2009年增加11.71万个。2014年销售化肥22495万吨,是2009年的2.1倍,较好地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

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

创新产销模式 畅通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强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和升级改造工作,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直采直供”等产销新模式。2014年,全系统农产品市场交易额5343亿元,是2009年的4.1倍,占全国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比例超过10%,棉花经营额始终占有全社会经营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农产品电子商务从单纯的B2B交易向多功能拓展,形成了B2B、B2C、C2C等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截至2014年底,共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企业800多家;农产品网上销售从无到有,2014年全年实现销售额近100亿元,电子撮合交易额近3000亿元,拓展了农产品进城的新渠道。

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

打造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日用消费品网络辐射能力持续增强。积极发展购物广场、综合超市、便利店和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广泛运用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经营网络,培育了新合作、江苏苏果等知名连锁品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以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为支撑,推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经营网络向农村深入推进,大大提高了农村流通网络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地位正在显现。截至2014年底,全系统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网点38.3万个,比2009年增加6.32万个;2014年全系统实现日用消费品销售额11393亿元,是2009年的3.4倍,乡村消费品销售额占全国的比重达10.9%,比2009年增长了1倍多。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创新经营业态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快发展。各级供销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城乡社区、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建点设摊,不断扩大回收网络的覆盖面。目前,全系统共有回收网点16万多个,年回收额达2085亿元以上,占社会回收总额的50%。分拣中心(市场)和回收利用基地(园区)快速发展。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中再生公司在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川等地建设了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大型回收利用基地(园区);各地供销合作社也相继建设了一批经营管理规范、技术设备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园区)。全系统有年处理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分拣中心(市场)530个。其中,30万吨以上的21个;占地面积100亩以上、年处理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回收利用基地(园区)44个,50万吨以上的6个。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系统有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200多家,10亿元以上企业19家,培育出了中再生公司、安徽双赢集团、江苏物联、浙江再生等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再生资源领域15个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占8个,在3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占8个,在商务部90个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中占54个。科技含量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工利用技术,开展精深加工,创新经营业态,传统的回收、分拣、加工处理工艺得到改造升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截至2014年,农资连锁、配送网点37.3万个

    比2009年增加11.71万个;2014年销售化肥22495万吨,是2009年的2.1倍。

    2014年农产品市场交易额5343亿元,是2009年的4.1倍,

    占全国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比例超过10%。

    截至2014年底,全系统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网点38.3万个,比2009年增加6.32万个。

    2014年全系统实现日用消费品销售额11393亿元,是2009年的3.4倍,乡村消费品销售额占全国的比重达10.9%,比2009年增长了1倍多。

    全系统共有回收网点16万多个,年回收额达2085亿元以上,占社会回收总额的50%。

    530个 万吨以上的分拣中心(市场)

    8个 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8个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54个商务部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


探路农村电商

    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新趋势,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现代流通、开展为农服务的重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以经营服务创新为动力,通过便民服务和电子商务相结合,自建平台和借助第三方平台相结合,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相结合,逐步发展了以总社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为代表的B2B(企业对企业)、以湖南“网上供销社”为代表的B2C(企业对个人)、以“淘宝网·特色中国”地方馆为代表的C2C(个人对个人)和以新疆果业集团为代表的O2O(线上到线下)等不同类型的运营模式。2015年第一季度,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已达954家,较去年底增加近100家,去除棉花、再生资源等大宗商品千亿规模的B2B交易等不可比因素,这些企业新发生的电子商务销售额33.1亿元,同比增长298.8%,远远高于全系统销售总额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各级供销合作社已自建电子商务平台165个,在建平台104个;依托第三方平台建设的各类特色馆(店)76个,其中“淘宝·特色中国”馆18个,京东特色店24个,1号店特产中国馆34个,开放、合作的程度不断提高,在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搭建B2B批发交易平台

    助力产业步入“互联网+”

    围绕农资、棉花、再生资源、农产品等优势经营业务,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等具有全国辐射能力的B2B交易平台,为行业提供产品展销、实物交收、仓储物流、质量检验、贸易融资、交易结算和信息咨询等服务,较好地发挥了供销合作社的行业骨干作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作为系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2013年商品棉挂牌交易量419万吨,政策棉挂牌交易量1018万吨,有力地促进了棉花流通和产业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开发了现货即期、网上批发、招标拍卖、厂商分销等交易模式,2013年6月运营以来现货即期累计实现交易额100多亿元。湖南省“网上供销社”以及系统的一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也开通了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兴合电子商务公司联合聚划算、安徽绩溪县庙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在绩溪县实施了“聚土地”项目,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搬到市民面前,为市民参与农业、农户参与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实现手段。

    建设B2C为农综合服务平台

    提高农村信息化

    各地供销合作社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为重点,以自建涉农网站为依托,利用改造升级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基层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代购代销、费用代缴、票务代理、电子支付、远程医疗挂号、农技信息和培训等服务。同时,大力拓展网站的电子商务功能,集中展示交易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展农资、日用消费品等网上销售和服务,建设集电子政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努力实现经营性和公益性的统一。湖北省供销合作社“裕农网”设立便民服务、裕农商城、便民超市、庄稼医院等板块,推动商务带动服务、服务促进政务。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以“网上供销社”为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交易和销售,以“供销通”手机平台发布农产品供求及价格信息、招工信息、政策资讯等,为农服务内容不断丰富。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成立农合电子商务公司,创建“龙头企业+网络平台+连锁超市”的模式,建立起工业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浙江、四川等地供销合作社通过“网上庄稼医院”、“网上农资商城”等服务平台,让农民随时享受到农技专家咨询、病虫害防治、农资订购等在线服务,受到农民群众欢迎。

    拓展C2C农产品网上销售

    探索农产品进城新途径

    各地供销合作社利用组织、网络和产品资源,牵头组织农产品经营企业、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标准化商品基地等市场主体,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借助阿里巴巴、1号店、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取得很好成效。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去年启动了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在淘宝网、1号店建设地方特色馆15个,集中推介浙江原生态农产品,初步搭建起省、市、县三级网上“供销百馆万店”经营服务网络。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承建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湖南馆,探索出了“农户+农民合作社+平台+消费者”的销售模式,自2014年4月开馆以来实现交易额4亿多元。新疆区供销合作社所属果业集团,在“淘宝网·特色中国”开展“抢鲜购”特色农产品促销活动,取得单日销售1817万元的成绩。“淘宝网·特色中国”新疆馆2013年带动新疆特色农产品销售超过10亿元,并已连续3年获得“特色中国”地方频道的最佳运营地方馆。安徽宁国市供销合作社联合当地电子商务企业、农产品供应商等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协会牵头开设了“淘宝网·特色中国”宁国馆、“1号店特产中国”宁国馆,“淘宝网·特色中国”宁国馆2014年前三季度在线销售1.67亿元,成交量位居县级馆前列。江苏高淳区供销合作社2013年8月牵头建设了江苏省首家“淘宝网·特色中国”地方特色馆,开馆以来入驻商家总交易额达2.8亿元。陕西武功县、岐山县由供销合作社牵头,以推动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为重点,与知名电商合作,吸引带动了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入驻,两县成为陕西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

    推动O2O双向联动发展

    合力构筑双向流通渠道

    立足当前消费方式和商业模式新变化,自建网上商城和在线销售平台,利用实体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以网上销售带动门店销售,以门店销售支撑网上销售,探索“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互动促销的经营方式。新疆果业集团线上建网站和网店,线下发展区域性展示直销中心、连锁店和加盟店,集中销售新疆特色林果,年加工、配送农产品100万吨,2013年营业收入14亿多元。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公司以天润粮油商城为平台,以33个配送中心和50家广州直营门店为配送站点,开展以粮油为主的农产品销售,市区下单24小时内送达,公司2014年1-8月实现销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新合作常客隆公司开发了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家易乐”生鲜直投软件,网上下单后,从公司的物流中心和经营网点直接将生鲜农产品送至社区电子智能保鲜柜。目前“家易乐”生鲜销售已覆盖江苏省常熟市50多个社区和单位,今年前三季度网上销售近6000万元。广东乐从顺客隆商场等一些日用消费品企业也开通了自己的网上商城,依托连锁经营网点开展网上销售,有效地拉动了销售增长。

    运营模式

    B2B(企业对企业)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湖南省“网上供销社”

    B2C(企业对个人)

    ——湖南“网上供销社”、湖北省供销合作社“裕农网”、黑龙江农合电子商务公司、“网上庄稼医院”、“网上农资商城”

    C2C(个人对个人)

    ——“淘宝网·特色中国”地方馆、浙江省社网上“供销百馆万店”、“1号店特产中国”宁国馆

    O2O(线上到线下)

    ——新疆果业集团、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公司、新合作常客隆公司 “家易乐”、广东乐从顺客隆商场

发展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

  以经营服务创新为动力

发展成果

    2014年电子撮合交易额近3000亿元

    2014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近100亿元

    自建电子商务平台165个

    在建平台104个

    依托第三方平台建设的各类特色馆(店)76个

    “淘宝·特色中国”馆18个

    京东特色店24个

    1号店特产中国34个


供销电商新经验

    供销合作社系统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探索,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日益多元。从系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看,各地供销合作社根据本地电子商务基础、农产品资源特色、物流发展情况和自身实际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出现了自建平台、借助第三方平台、自建和借助第三方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优势。

    二是以特色农产品为切入点。

    供销合作社贴近农民、熟悉农业,具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比较优势。当前,系统电子商务无论是批发交易还是网上销售,主要是围绕农产品展开,打造了新疆果业集团“西域果园”、安徽宁国“徽小皖”等市场品牌,提高了销售,扩大了影响,供销合作社成为发展地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抓手。

    三是以县级社为主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最大的潜力在农村,供销合作社最大的优势也在农村。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县级社具有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为农综合服务,要依托县级社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县级社组织产品最直接、最便利,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在供销合作社牵头建设的地方馆中,宁国、高淳、岐山等一半以上是由县级社承建的。

    四是以资本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湖南、黑龙江、江苏兴化等多地供销合作社在组建电子商务公司过程中,都经历了从供销合作社全资到开展资本合作的过程,在保证供销合作社控制力的前提下,通过资本合作推进股权关系多元化,既引进了资金、人才,又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分散了经营风险,实现了互利共赢。

(本版内容由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提供)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